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2024年度)

财富   财经   2025-01-22 16:47   上海  

2024年,基金行业风云巨变。

一方面,2024年是国内ETF成立20周年,以ETF为代表的指数投资也在这一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折戟沉沙,规模也开始大幅缩减,千亿基金经理不在、新基金发行艰难。

此消彼长间,被动指数基金规模悄然超越主动权益基金。根据Wind数据和公募基金三季报,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总市值为2.89万亿元,而被动指数型基金市值涨到了3.16万亿元,首次实现对主动权益基金市值的超越。

难道被动天然优于主动?恐怕并非如此。翻看2024年全市场基金业绩排行榜会发现,公募业绩排行榜的前十名全都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均在45%以上。主动权益基金依然保持着生命力,只是暂时不再得到历史的垂青。

因此,我们坚持制作2024年度的《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继续为大家提供基金投资不一样的视角。

声明:本榜单是全国首家将基金产品规模作为重要计算因子的基金业绩排行榜,与以往各大基金排行榜不同,这张榜单具有一定颠覆性。

此次纳入统计的基金均是2024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基金,2025年所有成立的次新基金均未统计在内。统计各种类型的基金数量如下表所示:

截至2024年底,市场上共有12361只基金,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混合型基金,共4645只,包含偏股、偏债、平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另外还有575只主动股票型基金,这些基金共同构成了主动权益基金这个类目,加总数量在5220只,可见主动权益基金在数量上仍然是市场中的大多数。

而在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中,分别存在着指数型股票/债券基金,这些共同构成了被动指数基金,加总数量2399只,快速发展的势头的确很猛。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各种不同的基金类型,为大家奉上基金排行榜。

先给各位奉献上普通股票型基金排行榜(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

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在2024年A股全年震荡的背景中,能做出超额收益实属不易。从前20的榜单中不难看出,科技成长主题基金占比较高。

其中分数最高的是大成基金的刘旭,他管理的大成高新技术产业A以2099总得分一骑绝尘,几乎是第二名分数翻两番,这只产品2024年的业绩为29.01%。事实上刘旭会在我们后面的榜单中频繁露面,今年他管理的几只基金表现都不错。可以说,2024年是刘旭厚积薄发的一年。

笔者很早就关注到刘旭了,他是那种特别低调谦虚的基金经理,曾经在采访的时候就表示,自己过去几年里真正看懂并挣到钱的股票一只手能数过来,在价值投资的道路上也是“刚入门”,自己真正能算作深度覆盖的公司不过二三十家。

的确,刘旭的业绩一向是不温不火的那种,所以在明星基金经理们最风光无限的那几年,刘旭的关注度一直很低,但是他始终细水长流,在明星光环退却后,他依然站在顶峰。

排名第二的是王鹏,上榜的基金是宏利转型机遇A,得分757,2024年业绩32.24%。王鹏是宏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被业内称为宏利基金主动权益业务条线的“承重墙”,其地位可见一斑。地位高的背后是稳健的业绩,王鹏是宏利基金2024年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也高达847亿元。

排名第三的是李崟,上榜基金是招商行业精选,分数为569分,2024年业绩34.31%。业界对他的形容是”股债双强的全能型选手“,”平衡大师“。作为从业20余年的老将,李崟在管基金共七只,管理规模53.15亿元,业绩整体处于同类排名前列。

在前20中,我们也能看见一些之前的老将。比如排在第四的陆文凯,他上榜的产品是招商产业精选A,得分528,2024年业绩32.02%。陆文凯是从业十余年的老将,他是从周期视角出发,做成长股投资。
另外还有排在第10名的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他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以179分上榜,2024年业绩为17.52%。最关键的是,这只产品近5年年年正收益,最大回撤也只有18%。鲍无可也是典型的价值型选手,所以在市场大涨时弹性会不够,但是买他主要图的是稳健,你可能会一年涨30%,但可能下一年就跌回去,但鲍无可连续5年正收益,就是能让你持续享受赚钱的幸福。

再来看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排行榜(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

排名第一的是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A,得分3509,属于是断层式领先,而且是全市场最高分数,2024年业绩39.73%。
郑巍山也可以说是”熬“出来的,之前将旗下基金近百亿规模押注在了半导体上,”924“之前他被骂的有多惨,”924“之后涨得就有多漂亮。根据Wind数据,在2024年9月24日到2024年10月29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银河创新成长A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56.77%,在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开放式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只增长率超50%的百亿基金产品。
郑巍山此举有致敬蔡嵩松的意思,过去三年他饱受非议,好在他意志坚定,一直坚守半导体,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排名第二的是翟相栋,他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A得分1035,2024年业绩30.16%。翟相栋可以说是后起之秀,2022年4月才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但他连续两年业绩都不错。翟相栋奉行“价值+景气+成长”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要求尽量规避高泡沫风险,“景气+成长”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在翟相栋的任期内,招商优势企业A从22年4月的不到2亿元发展到现在的66.87亿元,翻了几十倍不止。
排名第三的是雷志勇,他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A是今年的业绩冠军,2024年业绩69.23%,得分947分。雷志勇是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对于2025年行情,雷志勇认为,人工智能产业链在2025年仍有机会,2025—2026年算力需求依然强劲,在算力内部,电源、散热、液冷、封装测试等相关环节有望有更好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上榜,比如赵枫,上榜分数243,上榜的产品是睿远均衡价值三年A,2024年业绩16.50%。作为20余年的资本市场老将,赵枫完整经历了A股的3轮牛熊,先后管理了3只公募产品且均录得正回报。

再来看看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榜单(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

因为平衡型基金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我们把它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放在一起统计了。
排名第一的是刘元海,他管理的东吴移动互联A总得分824分,2024年业绩为32.29%。刘元海是从业20余年的科技投资老将了,因此对科技行业的敏感度很高。刘元海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要想把握好科技发展浪潮,重点关注是否出现了“杀手级”的应用产品。因此,在2022年底看到ChatGPT“横空出世”的新闻后,刘元海就果断调仓“上车”。后视镜来看,刘元海此举可谓相当明智。
但是刘元海和郑巍山、蔡嵩松不同,他不是押注式的投资方法,而是期望用分散化的组合构建来分摊风险,平抑波动。他也不会逆市场来做投资,会依据确定性较高的判断进行投资,因为他曾经买过下行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却发现敌不过行业的衰落。
排名第二的是万家基金的莫海波,也是近两年榜单常客,他管理的万家品质生活A以440分上榜,2024年业绩27.16%。莫海波是公司副总经理,管理的6只基金在其管理期间全部实现正回报,而且排名均位于全市场前10%,可以说相当亮眼。莫海波策略很多变,既可以自上而下做行业轮动,也可以自下而上选股。历史上涉足的板块包括但不限于AI、地产、农业、军工、新能源等等,风格偏逆向投资,喜欢买产业爆发初期、估值便宜、市场关注度还没那么高的板块。
排名第三的则是金梓才,他管理的财通成长优选A得分415,2024年业绩48.62%。金梓才今年管理的多只基金业绩都在市场前列,在公募基金全市场2024年业绩前20中,金梓才的基金上榜了5只。金梓才现任财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他的风格很多元,半导体、化工、畜牧等各种领域都有涉足,而且一直在轮动。这一点从他管理时间较长且绩优的财通成长优选A的行业配置变化就能发现,几乎每个报告期都会调整行业配置。变的风格,很容易被诟病成“风格飘移”,但是金梓才不同,他是业内少有的“双十”基金经理,即投资年限和年化收益率均超过10。

今年笔者又增加了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榜单如下(比较基准: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

偏债混合型基金中,夺魁的是饶刚和侯振新,应该是一个老带新管理的基金,上榜产品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A,得分641。作为睿远基金总经理,饶刚是业界少有的常青树,拥有20余年公募固收投研经验。业绩也是斐然。
第二名和第三名是张翼飞,作为业界大牛,张翼飞可以说稳定发挥,常年名列前茅。截至2025年1月21日,张翼飞累计任职10年303天,在管规模282.95亿元,同样是业界常青树,同行评价他防守能力一流。就在最新一期4季报中,张翼飞表示,”我们认为,2025年降息的概率很高,但中短期债券收益率所内含的对降息幅度和降息时点的预期,似乎过于激进了“,等于在提示债市风险了。

最后再来看看QDII榜单(比较基准:道琼斯工业指数)

排在第1的是李耀柱,是2023年公募全市场、QDII双料业绩冠军,没想到2024年仍然保持了高水准的业绩水平,其在科技成长股上的投资能力的确值得敬畏和学习。他上榜的产品是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A,得分为884分,2024年业绩为23.46%。

排在第二的是张自力,他管理的嘉实美国成长人民币总得分810分,2024年业绩为32.64%。张自力也是老将了,拥有29年证券从业经验、19年投资经验,他也是市场所剩不多的双十基金经理之一了。
排在第三的是周晶和赵启他们管理的华宝纳斯达克精选A总得分565分,2024年业绩为37.24%。这个基金是去年才成立的,赶上了纳指热潮,但的确创造了很好的收益,规模上的也很快,总体来说确实不错。

为什么要做《中国基金经理能力榜》?
老粉可能对这个榜单有点印象,《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始于2011年,由原东方早报(现“澎湃”)旗下理财一周基金小组创建。
榜单的创建起源于一次与某大佬聚餐,大佬对只按净值收益率的基金排名现状嗤之以鼻,强烈建议加入规模这个重要因子,这便有了《中国基金经理能力榜》。
我们的初心,也很简单,为什么一定要加入规模因子,因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基金经理的水平固然体现在每年的业绩上,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管理规模。
当年《中国基金经理能力榜》问世后,在基金行业和第三方评级机构之间引起轰动,有赞同,也有质疑。但如今回顾历史,才发现能力榜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
《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2024年度)继续坚守这份初心!!!
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2023年度)
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2022年度)

榜单仅一家之言,偏差是肯定有的,我们将不断完善,欢迎批评指正!

是基民,就关注我是基民:


注:本文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充分考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是基民
百万基金实盘主理人,资深基金新媒体,专注研究基金产品,挖掘优秀基金经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