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片片,精彩绝不错过俄罗斯顶级富二代和脱衣舞女郎的爱情故事,竟然拿下了戛纳金棕榈奖?
《阿诺拉》获奖消息一出,国内观众都精神恍惚了。
难道晋江霸总文学,已经入侵戛纳了?
网友总结影片剧情,发现代入《小时代》毫无违和感。
于是纷纷玩儿起了抽象,感叹《小时代》生不逢时。
他出身于俄罗斯寡头家族,家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作为寡头的儿子,伊万集所有富二代的“优良美德”于一身。她和丈夫赶往美国,同时命令伊万在美国的教父想办法,解除这段不该存在的婚姻。伊万一听老爸老妈要来,裤子都没穿好,扔下老婆就自己跑了。她当然不会让阿妮如愿,于是拿阿妮的家人威胁她就范。明明甩个支票就能解决的事儿,非整的鸡飞狗跳,还搞黑帮这套。可婚都离完了,伊万老妈还满嘴喷粪,一口一个妓女的喊人家。她遭受的羞辱与辛酸,全被教父的手下伊戈尔看在了眼里。或许是同样出身底层的经历,让他忍不住对阿妮产生了怜惜之情。伊戈尔原本做这一切,只是不忍看到底层女孩儿被有钱人欺负。伊戈尔知道她对钻戒念念不忘,于是背着教父偷了出来。比苹果手机拍摄更值得关注的是,《橘色》拍的是变性妓女的生活。他用一则平安夜的捉奸故事,拍出了性工作者身上的生命力。影片启用的演员,全都是真正的跨性别者,人物塑造非常鲜活。《橘色》像是在为边缘群体呐喊,即便是跨性别的性工作者,也渴望发光,渴望温暖。虽然电影篇幅不长,却囊括性工作者、街头混混、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底层众生相。这部独立影片也成为LGBT题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橘色》之后,肖恩·贝克的作品,逐渐趋于风格化。《阿诺拉》披着爱情故事的套子,实际上依旧延续了《橘色》的主题与风格。三段内容风格差异明显,组合在一起却异常和谐,像是一章起伏有序的变奏曲。但凡导演对节奏的把控没有那么精准,这片儿都很难看下去。当然,如果只有形式上的优点,《阿诺拉》不可能拿下金棕榈。《阿诺拉》中塞入了大量的细节,反映阿妮的心路历程,来表达主题。休息时间,她也会像上班族一样,和同事吐槽奇葩顾客。下班之后,就像牛马一样,乘着地铁回到偏远但便宜的出租房。顾客会故意羞辱她,问家人知不知道她在做这么淫荡的工作。从踏进伊万家别墅的那一刻开始,她眼里看到的就只有金钱和阶级。事后死活不同意离婚,不是因为爱伊万,而是不想放弃跨越阶级的机会。所以,当伊戈尔对她表现出善意时,她觉得对方一定想强奸她。所以个人认为,影片结尾她和伊戈尔车震,不是什么肉体报答,而是想试试对方是不是gay。性工作者从来不接吻,阿妮和伊万在一起时,每次亲吻都带着野心和目的。结局不是传统的《救风尘》情节,是性工作者得到身份认同的隐喻。只可惜,导演给影片套的这层故事,精准踩中了中国观众的雷点。但凡少点国产伦理剧的同款狗血情节,这片儿绝对不止7分。
看完还不够,点击回顾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