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华粮网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粮食市场政策和行情变化。
铁道工程央企跨界种地,全球最顶级的基建力量开始布局农业了。
据《中国基建报》报道,11月中旬,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东营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总面积高达1.45万亩。
无独有偶,兄弟公司中铁二十一局也在11月25日召开推进现代农业工作会议;11月18日,中铁十一局新兴业务发展公司正式挂牌,其中就包括现代农业;铁建交运集团不仅对石家庄滹沱河进行生态修复,还在两岸种起了中草药,打造“农业+文旅”产业……
在城镇化建设进入平稳阶段的历史时期,国内房地产建设进入退潮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趋于缓和。即便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建筑公司之一,中国铁建也开始谋时而动,规划进入新的领域。
作为大型央企,跨界现代农业既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又能带动集团业务转型,一举两得。
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连续21年聚焦“三农”问题。
与很多人固有的印象不同,我国虽早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以来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实际上我国粮食消费依旧是“紧平衡”,大豆等战略物资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随着居民食用结构的转变,粮食的直接食用只是一部分,很多都需要投入到饲用、工业和各种加工领域,这就导致了一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眼下,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俄乌冲突导致两大“世界粮仓”供应受损,凸显了世界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央企躬身种地,可以视为我国应对经济转型和世界局势变化的大战略。
01
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世界500强排名第43位的超大型央企下场种地,用传统的商业分析可能很难理解。中国铁建的举动,要站到全国大战略的宏大语境上去分析。
保证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条就清晰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4-2030年)。
其实早在2009年,我国就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规划,原本计划用12年完成,但2012年就已经实现,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随着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产量将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意味着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000斤,比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人均(400公斤)超出20%。在此时,为何还要进行“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
原因依旧是供需不平衡。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估算,目前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高达8.3亿吨(1.66万亿斤)。也就是说,我国仍旧有2000亿斤的粮食缺口。
不仅如此,“短缺”也和粮食结构有关。玉米、稻谷、小麦、大豆被称为“四大粮食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产量高达41.5%,是目前最大宗的粮食作物;而“两大口粮” 水稻和小麦,产量占比分别为29.7%和19.6%。
据统计,如今所有产粮中直接食用的占比仅36.6%,其余还要进行加工、饲用等等。而且,直接食用的口粮在减少,大量的粮食被用于饲料生产。我国每年出栏7亿头猪、160亿只家禽,加上牛羊肉、蛋奶、水产等等,都需要饲料喂养,光是每年饲料用粮就高达4亿多吨。别忘了,还有酿酒、淀粉以及医药、化妆品、造纸业等行业都需要消耗。
有专家预测,由于消费结构的转变,即便是10年后的产量,依然不足以满足需求。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2023年进口1.6亿吨粮食,同比增长11.7%,占当年我国粮食产量的23.3%,对外依赖度上升到19%的历史高位。
粮食问题的严峻性不降反升,大多数人难以意识到这一点。
这其中,大豆尤为突出。大豆是一种独特的作物,兼顾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榨油之后的豆粕,是优质的饲料原料。目前几乎没有其他生物可以大规模替代大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去年进口9941万吨,在全部粮食进口中占比62%,其次是玉米、高粱和大麦。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全球贸易体系下,我国要保证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平衡与稳定。我国向第三世界出口消费电子、家电、机械设备、汽车、机电等工业制品之后,这些国家通常仅能提供农产品,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不少发达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势必会从海外进口大量低价农产品,而这些低价的农产品也必然会对冲击中国本国的农产品价格体系,造成整个本地农产品价格、供需关系的扰动。
面对紧迫的粮食安全问题,央企顺势切入,在分散的中国农业经济中竖起一根“定海神针”,可以说恰逢其时。
02
土地仍是命根子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在1.4万亿斤的基础上,要想实现粮食产量再增千亿斤,难度不小。
我国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9亿亩,逼近可扩容的极限。因此,增产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两大抓手就是耕地质量和种子“芯片”,即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近年来,我国粮食单产屡创纪录,但最高纪录并不等于全国平均水平。譬如,小麦单产纪录超过800公斤,但全国平均只有385公斤;袁隆平院士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2号” 亩产1326.77公斤,但全国平均只有476公斤。
和世界最强的农业单产水平相比,我国只有其三分之二。目前,玉米全国平均单产435公斤,美国700多公斤,大豆平均单产133公斤,美国200多公斤,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土地是孕育作物的生命源泉,是粮食增产的命根子。过去十年,我国不惜投入巨大力量,高标准农田由不足4亿亩增加到10亿多亩,对提升粮食产量意义重大。
中国铁建进军“现代农业”,就是先在土地上做文章。去年4月,中铁十四局对吉林乾安重度苏打盐碱地进行改良,总规模约500公顷。这是十四局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盐碱地改良)项目。
如今,这块土壤的含盐量降到了1.1克/公斤、PH值降到了8.1、有机质含量从不足10克提升至20.3克。去年10月,亩产就达到565.9公斤(测试),今年秋季,4500亩水稻丰收,亩产突破588公斤,原来的不毛之地变为沃野良田。
中铁十四局为中国铁建跨界农业做出了表率。此外,铁五院常州院先后完成了横山桥镇、横林镇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还在推进常州经开区东农现代农业产业范园;中铁十一局在武汉参与了东西湖区农业现代化及农旅融合项目,并于近期成立了涵盖现代农业的新兴业务发展公司;铁建交运集团完成了石家庄滹沱河的生态修复工程,还在两岸种起了中草药,打造“农业+文旅”产业。
可以看出,虽然拥有央企资源、政策支持,但中国铁建谋划农业板块,并非盲目的大干快上。集团基于自身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的优势,率先进行土地平整、生态修复、土地规划、引水灌溉、乡村道路等前期基础作业,积累丰厚的技术储备和经验后,再谋划进入作物种植领域。
中铁九局在东营有盐碱地农业项目
十四局向盐碱地开刀,就选择联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双方成立科技攻关团队,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试验与研究,中铁九局在山东东营也有类似的项目;
铁五院在常州将贫瘠田变为高标准农田,常州经开区现有的1549亩稻田在改造前仅有115亩,在进行一系列土地整改、清淤疏浚后,当地的智能化、集中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前期基础能力和技术完成足够积累,并经过有效验证后,中国铁建才正式向现代农业挺进。
03
全链条策略
一体化经营提升农业产出效率。
酝酿已久,蓄势待发。中铁十四局在拿下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后,就开始大规模运作。
据报道,该次收购的1.45万亩土地(经营权)中,旱地约8000亩,其余为水田、沟渠等。相比此前的盐碱地,此次耕种的土地为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
当地土地平整,面积广阔,极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由于播种气候条件的约束,十四局共动用35台旋耕机,16台播种机,21台撒肥机、倒运车、还田机同步作业,短短3天时间就完成了8000亩小麦的播种任务。
明年春季还将播种3000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实行耕种、播种、管理到销售一体化经营,提升农业产出效率。
放眼全球,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美国仅用3%的农民就养活了全国3亿多人,平均每个劳动力可供76人消费,甚至还成了全球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以色列几乎全境沙漠,气候干旱,但通过世界领先的滴灌节水技术、生物农药、肥料(真菌类)、机器人等创新,也创造了农业奇迹。
2023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4%,而发达国家高达95%以上;我国单位面积拖拉机数量不及美国1/3、欧洲1/8,我国在机械化率、耕作效率上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此次超万亩的大规集作业,中国铁建可以发挥大型央企的能力,大胆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耕作,将有望打造一个高标准的中国智慧农业试验田。
而且,中国铁建进军农业采取了“耕种管收销”的全流程打法,研发端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经营上和龙头企业建立联系,销售端和大型粮油贸易加工企业签订协议。
此外,十四局西北工程公司还申请了自有的电商平台“忆农时代”,进行直播带货,还上线了“铁建甄选”的微信小店,据传其专业直播团队已有四十余人。翻看抖音,“忆农时代”的店铺就在售卖吉林乾安的当季新米。可见,中国铁建是试图实现从一块土、一粒种子到居民餐桌的全链条覆盖。
相比其他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铁建在贯彻国家战略方面更加坚决。这家中国最大的基建集团之一,脱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几经改制重组,如今已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建筑承包巨头。
但城镇化浪潮之后,即便是如此大国重器的央企,也必须面对现实。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铁建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营业总收入 7581.25亿元,同比下降5.99%,净利润156.95亿元,同比下降19.18%。去年利润也出现了2%的萎缩,迎来利润连续12年增长后的转型期。
农业作为一个天花板极高,且贴合国家战略的赛道,对于中国铁建的转型来说再适合不过。
挺进农业大产业之后,这家万亿央企,还会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04
写在最后
自新石器时期开始萌芽,农业在人类历史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中国农业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持续了几千年的地表最强生产力,直到现代化农业形成和繁荣,才进入到一段时间的落后时期。
百年来,欧美农业世界更是诞生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以及与他们休戚相关的陶氏杜邦、孟山都等等。这些代表着农业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化发展的标杆。
如今全球网络上流传着的各种农业阴谋、种子大战、转基因危害,都与他们相关。中国人更应该从中清晰意识到,“饭碗端在别人手里”所蕴含的潜在危机和风险因素。
随着中粮、丰益国际(金龙鱼)、中信旗下隆平高科的崛起,中化收购先正达,中国粮油贸易、中国食品生物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粮食安全越来越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
面对全球风云诡谲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铁建作为央企切入农业,值得我们的赞许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