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融媒体报道《家住汉江边》今天推出第13篇,继续讲述汉江两岸乡村创业者的故事。今天介绍的是沙洋县马良镇种田大户杨峰的逐梦青春历程。
海报制作:郭娇艳
汉江在马良镇有30多公里岸线,冲积平原形成的沙质土壤,合适种植大田蔬菜。查看白菜种植进度,电话接打不断。行走在5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沙洋县马良镇80后种田大户杨峰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杨峰在田间地头忙着接打电话
沙洋县马良镇种田大户杨峰:“家里面现在也老龄化了,基本上60、70、80年代的人,种田都非常少了,这么好的田总还要有人种下去。”
杨峰回乡种田,也算是跨界创业。2年前,他还在武汉、荆门开餐馆当大厨,收入也还不错。说起儿子放弃城里的生意,回老家当“泥腿子”,杨峰的母亲倒是想得开。
杨峰母亲王贵兰:“他想回来种田,他就自己种,那是儿子个人的梦想,反正我们老人只能支持,我们尽力而为,能帮的就帮一下。”
杨峰在田间察看菜苗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创业之初,杨峰连滴灌都不了解,导致种植成本高,蔬菜产量低,吃了一些眼前亏。近两年,杨峰远赴山东寿光,近到汉江对岸的钟祥柴湖,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掌握了不少种菜好模式。
沙洋县马良镇童沙村村民王宗堂:“全部都搞滴灌,那不搞滴灌,去哪弄大量的人工来抗旱。前几年是没有,现在学到经验了。”
沙洋县马良镇种田大户杨峰:“滴灌我们也有很多种,有50米、100米、300米的滴灌,现在我们也都是在摸索中,看哪种滴灌铺出来效果会好一点,它流水的速度均匀度。”
杨峰在育苗基地察看菜苗长势
不仅自己从“门外汉”到如今的行家里手,这些年,杨峰还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100多位村民务工就业。对于儿子的变化,杨峰的母亲既心疼又骄傲。
周边村民们在杨峰的菜地工作
杨峰母亲王贵兰:“他从来没有种过田,从小到大没有下过田种过。怎么不心疼呢,但是他个人年纪大了,四十几的人了,该自立自强,努力干了。”
杨峰向记者介绍育苗基地情况
眼前这块苗床,是杨峰育苗基地的一部分。今年秋季,他用多块育苗田做对比实验,看同一蔬菜品种育苗期间对光照、水分、营养等方面的需求差异,从而选择更适合沙质土壤种植的品种。杨峰给我们算了个账,自己育苗成本低,也划得来。
沙洋县马良镇种田大户杨峰:“我们采购的话,这一盘苗子在外面采购成本得要10块钱,如果我们自己育苗,成本要减少一半,我们刨去育苗的人工之后,一亩地可能要节约300块钱左右。”
作为全国首创“按户连片耕种”经验的改革先行区,今年沙洋县又启动“小田并大田”扩面试点工作。对于这件事,杨峰有自己的见解。
沙洋县马良镇种田大户杨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最主要的目的是可以实行机械作业。它不管从生产还是以后农作物生长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好处,最大的宗旨就是科学种田,节约成本。”
杨峰说,大面积种植蔬菜也有市场风险,他将继续稳扎稳打,根据市场行情,有序发展大田露天蔬菜种植。这几年,农业政策好,他也得到县里和镇里的支持,这让他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
在杨峰育苗基地工作的村民们正在搬运菜苗
沙洋县马良镇种田大户杨峰:“大面积种植可能会有一定的经济上面的短缺,然后我们沙洋县的各大金融机构还是比较扶持三农产业,及时的给我们提供一定的金融帮助,我觉得国家现在的三农政策,对我们搞农业的还是开了绿灯。”
采访期间,杨峰的电话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数百亩蔬菜地的管理让他干事创业激情满满。他说,青春该有的样子,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点击视频查看《家住汉江边》第13篇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编发:牛武杰
审核:张云峰
终审:吴东来
出品:九派通
报料:0724-2297655
邮箱:connect@jptnews.com
声明:本文为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