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时期的谢联棠
东山岛第一个华侨完小——南熏小学
忠肝义胆,他虽身在国外,却始终心系祖国,不顾个人安危支援抗战
1915年,日本宪兵队进驻济南,屠杀国人。消息传到印尼后,华侨们义愤填膺。谢联棠随即联合华侨,共同创办“侨兴国货公司”,号召大家一同坚决抵制日货。即便亏钱,仍然义无反顾。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流离失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危在旦夕。谢联棠再次挺身而出,奔波于东南亚侨界,筹资筹物十多万元,支援抗战。
1942年,日军南侵,印尼沦陷,汇款渠道遭到破坏,他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但仍不顾一切,继续组织华侨机工辗转将筹到的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载回国支援抗日。
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战物资回国的车辆
得知家乡东山县发起“抗日献机”活动后,远在新加坡的谢联棠立即响应,成立抗日组织“东山励志社”,并募捐4万银元参与购买“东山号”战机,捐献国防投入抗日。后来,为纪念烈士,他又慷慨捐款建造“东山抗战烈士公墓”和纪念亭……
被命名为“东山号”的抗日飞机
种种义举,无不体现出国家困难时刻,勇于担当的华侨赤子之心。他曾说:“吾人处世,凡遇事业有益人群者,不必权衡利害,只须勇往直前,自有灿烂之后果。”
以德立名,他树下家风、创下家业,受后人推崇
谢联棠总是铭记着别人对他的恩情,一生感念二哥对他的抚养和教育。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不曾放下抚养教育五个侄儿的责任,坚持让每个侄儿都上了学、接受了教育。即使已至70高龄,二哥的好他还牢记于心。“余对先仲兄之恩情,深记脑中,无日忘之”。
他还记得家乡亲人对他的关照。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山县百废待兴,谢联棠心系故乡,积极组织华侨集资,建设东山华侨电厂、东山面粉厂等实业,致力于发展家乡经济,改善家乡人民生活条件。每逢春节,他还要汇款并专门安排人员,上门慰问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善举,持续了24年,直到1974年他以86岁高龄去世。
敬老金名单
在东南亚侨界及国内,受到谢联棠帮助的华侨和乡人难以计数,他们感恩谢联棠的帮助,并口口相传及至子孙。他被乡亲们称为“慈善老人”。因为排行第六,村里人又亲切地叫他“六叔公”。
在谢联棠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辈也秉持着恋祖爱乡的良好传统。近些年,南埔村探索开发“谢谢里”文化小村,当代画家、谢联棠后人谢敦毅得知此事后,专程从北京回到家乡,担任南埔村乡贤促进会会长,助力家乡建设。
他说:“家中珍藏着祖辈们的书信往来等物件,从小我就听着‘六叔公’的故事长大。这些年在外发展,我积累了不少画界资源,也有策划文旅项目的成功经验,愿意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亲们珍藏的侨批
东山人民始终记得“六叔公”的恩情。现在,他们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的形式,歌颂着谢联棠的传奇人生;他亲手制定的校训,如今已成为小学校园墙壁上的铭文;为了纪念他,村里特意建造了公园,并在他的生日那天举行年度晚会,同时举办评选活动,表彰那些社区公认的“好媳妇、好公婆”。
谢联棠,这位“六叔公”的故事,还在东山传颂。
来源:同心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