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戏剧“74级”现象中的民盟“声”“影”

政务   2024-11-04 17:08   上海  

点击上方“上海民盟”关注我们

“74级”不仅是上海的文化现象,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日前,解放日报第81届文化讲坛聚焦上海文艺戏剧“74级”现象,11位上海文艺界代表人物用访谈、表演等形式,深情回顾上海艺坛半个世纪来的传承与创新,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充满温情与激情的文化盛宴。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多位盟员艺术家。


1974年,上海沪剧、越剧、淮剧、歌(舞)剧、儿艺、评弹、木偶等文艺院团纷纷开办学馆,吸纳了一批青年人才。在此后50年间,“74级”紧随社会发展,经受时代考验,涌现出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名家,“姹紫嫣红开遍”,成为上海文艺界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茅善玉(中)和秦建国(右)在访谈现场

然而随着经济大潮的兴起、改革大潮的袭来,戏剧界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面临着观众流失、创作乏力、入不敷出等多重困难。民盟中央原委员、民盟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委员会原主委、沪剧名家茅善玉,民盟市委原委员、民盟上海文广集团委员会原主委、评弹名家秦建国都在这一时期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率领剧种在逆境中艰难突围。他们现场讲述了如何大胆改革创新,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茅善玉现场演唱沪剧《敦煌女儿》片段

茅善玉曾担任上海沪剧院三团团长,团员都是“74级”的同学。“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演出常常一票难求,热情的戏迷甚至还会通宵排队。到了90年代中后期,演出逐渐减少,收入也随之减少……”但茅善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师从民盟前辈丁是娥,与丁老师同台演出前去家里单独“磨戏”的经历让茅善玉至今难忘:“丁老师拿着剧本,全神贯注,音乐就这样流淌出来,我听得几乎走不动路了。我想,我将来也要成为这样的好演员,我也要谱曲,让沪剧的味道流淌出来。

秦建国(左)现场表演弹词选段《接归》

秦建国18岁考入评弹团学馆,后来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亲历了评弹团经历的起起伏伏。“好在每个行当总有几个‘死心眼’,这些坚守下来的人,就是可贵的种子。‘74级’评弹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坚持了下来,一直唱到退休。他们还培养了许多学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秦建国说。

傅希如现场演唱京歌《梅兰芳华》

作为中青年代表,民盟市委常委、民盟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委员会主委、京剧名家傅希如在本届文化讲坛上向“74级”前辈艺术家表达了致敬,并畅谈了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上海戏剧学院员、演员胡歌也为文化讲坛发来祝贺视频。他说:“‘74级前辈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者,更是时代精神的参与者、构建者。今天这不仅是一场庆祝,更是一次学习,一次心灵的洗礼。

艺术家合作诗朗诵《姹紫嫣红开遍》

同为“74级”学员,民盟市委原常委、民盟中福会儿艺总支原主委、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蔡金萍因为有演出不能来到现场,但仍在演出空隙观看着直播。她感慨:“50年前进学馆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晃半个世纪,‘74级’这群人为各自的剧种贡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感恩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感恩遇上一群好老师。现在这群人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为了人民。

五十年初心不改,看未来一路繁花。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郭琪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记得点“赞”“在看”

上海民盟
介绍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的历史传统,发布民盟工作动态,宣传介绍上海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情况及自身建设成果,展现盟员风采,树立民盟作为参政党的良好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