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智慧大脑” 上新“高科技”
塞罕坝机械林场科技研发赋能“绿水青山”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防火关键期,10月30日,林场最高点的望海楼上,一个外形酷似“大喇叭”的仪器正缓缓转动,准备向天空发射强声波,增加降雨量。这个“大喇叭”是林场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科研示范项目——旋笛谐振式发声系统,能有效加强气象灾害防控,起到声波增雨和防控雨凇减灾的效果。
“经评估,该试验有效区域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以上,增加降水比例达到30%以上。”塞罕坝机械林场科技科工作人员宋伟说。
加强林业科研,林场装上“智慧大脑”。塞罕坝机械林场从森林灾害防治、防火、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三个维度增强林场的“智慧”水平,不仅研发启用了“旋笛谐振式发声系统”,还在林场用上了“数字孪生”技术,实施了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冀北地区云杉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据介绍,“数字孪生”技术在“云上”一比一搭建数字“塞罕坝机械林场”,代替人工完成大量环境分析、隐患排查工作;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搭建的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平台,可以预判火险等级,及时推送告警信息。
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树种之一的云杉人工林,现有近5万亩,由于密度高导致林木分化严重,出现枯死树、病虫害等问题。为此,承德市启动了“冀北地区云杉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目前已形成了以乔木为主,灌木填补林下空间,地面栽花种草的乔、灌、草组合配置种植新模式。通过监测对比,新技术让云杉的健康木比例提高19%以上,蓄积生长量提高69%以上,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总体提高571%,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科技赋能让塞罕坝更加生机勃勃。如今,林场林木蓄积量达到1036.8万立方米,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5.9亿元,成为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和成果示范展示平台。
编辑/夏朗
责编/王馨颖
评论区已开放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