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购买【修模宝典】铝型材挤压模具修模原理方法及案例分析
在铝型材生产领域,挤压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艺参数。它不仅影响着型材的质量和性能,还关系到生产效率和成本。正确理解和合理选择挤压比,对于铝型材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挤压比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挤压比,即挤压筒腔的横断面面积同挤压制品总横断面面积之比,也被称为挤压系数。它是衡量铝型材在特定挤压机上是否可挤压的重要参数之一。其计算公式为:挤压筒的面积 / 型材的截面积,用 λ 表示:λ = Ft/ΣF1,其中 Ft 为锭坯在挤压筒内填充后的横断面积,ΣF1 为挤压制品的总横断面积。同时,挤压时金属变形量的大小也可用变形程度 ε 表示:ε = λ - 1。
例如,对于一台 600T 挤压机,用直径 90 毫米的铸锭,挤压筒直径 95 毫米,挤压直径 20 毫米的型材。通过计算可得挤压比为 22.6。这个例子清晰地展示了挤压比的具体计算过程。
二、挤压比的重要性及影响
对型材质量的影响
挤压比太小,型材制品变形不充分,密度和表面质量不好;而挤压比太大,模具变形太剧烈,挤压困难,型材尺寸难以保证,甚至造成堵模。理想的挤压比范围通常在 40 - 80。当挤压比增大时,金属流出模孔的困难程度会增大,挤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挤压时锭坯外层金属向模孔流动的阻力也增大,使内外部金属流动速度差增大,变形不均匀。但当挤压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剪切变形深入到内部,变形开始向均匀方向转化。研究表明,当挤压变形程度 ε 达到 85% - 90% 时,挤压金属流动均匀,制品内外层的力学性能也趋于均匀。与挤压机能力的关系
挤压比 λ 的选择与合金种类、挤压方法、产品性能、挤压机能力、挤压筒内径及锭坯长度等因素有关。如果 λ 值选用过大,挤压机会因挤压力过大而发生 “闷车”,使挤压过程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损坏工具,影响生产率。如果 λ 值选用过小,挤压设备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获得组织和性能均匀的制品。一般来说,一次挤压的棒、型材挤压比应≥8 - 12,轧制、拉拔、锻造用毛坯挤压比应≥5,二次挤压用毛坯则不限。
三、合理选择挤压比的考量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合理选择挤压比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根据铝型材的载面图来确定挤压比,进而确定采用多大的挤压机。这需要设计师对型材的形状和尺寸有准确的把握,以确保选择的挤压比既能满足型材的生产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挤压机的性能。
其次,不同的合金种类对挤压比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合金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特性,因此在选择挤压比时需要考虑合金的特点。例如,一些高强度合金可能需要较小的挤压比,以避免过度变形导致的裂纹等缺陷。
此外,挤压方法也会影响挤压比的选择。不同的挤压方法,如正向挤压、反向挤压、侧向挤压等,其金属流动特性不同,对挤压比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产品性能要求也是选择挤压比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产品对力学性能、表面质量等有较高要求,可能需要选择适当的挤压比,以确保型材在挤压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四、实际生产中的挑战与应对
在实际生产中,挤压比的确定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铝型材挤压比算下来只有 5 - 10,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可能会要求铝材厂更换大机台来挤压产品。但如果铝材厂对型材只有简单要求,要求模具厂不换压机进行设计,模具厂也会尽力去做。有的厂 6063 的挤压比小于 200,只要挤压比合适,0.7 的料也可以挤压。此外,还有一个合理系数 Q = (A - B)/A,一般在 95% 以上最合理。
然而,小机挤大料在一些铝材厂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模具设计和加工就需要更高的要求和精度。设计师们很多时候都是按型材厂指定的信息来设计生产模具,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尽可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综上所述,铝型材挤压比的计算及合理选择只能作为一般规律作为参考。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各个厂的具体情况进行模具设计和挤压生产。在挤压厂无法满足各个吨位的挤压机时,需要灵活应对,通过高要求、高精度的模具设计和加工,确保型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