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和区委关于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的部署要求,绿华镇持续完善“1+9+28”党群服务阵地体系,聚焦政治功能、治理功能、服务功能建设,推进全镇各级党群服务阵地提质升级,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和凝聚党心民心的坚强阵地。
强化政治功能,党建引领启航新程
一是围绕组织“轴心”,筑牢信仰基石。在全镇党群服务阵地配送海报、易拉宝、台卡等相关学习宣传资料,通过以社团书屋“越”读会为载体,在各级党群服务阵地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讲故事》等阅读书目,助推党员教育增效提质。
二是育好组织“头雁”,凝聚红色向“新”力。抓牢书记这支头雁队伍,在党群服务阵地分层分类开展党务集训、参观培训、书记轮值、擂台比武等活动,同时通过经验丰富的老书记们“传帮带”,实现新老书记的良性互动,将“一家经验”变成“大家经验”,尽快提高新兴领域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从而实现“薪火相传”,助“新”启航的良好局面。
三是拓展党建“半径”,助力党建资源共融。通过“本月我当班”轮值制度,着力构建党建资源互联共享载体。联动西沙·明珠湖景区、绿华农村商业银行、上海欧海能源科技公司等区域化党建单位,以及三星镇育德村、新海镇党群服务中心等“睦邻美邻”,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学习共联方式,推行党建“益启学”活动,在增进沟通交流中深化党建共建的合作机制。
优化治理功能,基层治理减负赋能
一是共建共享,构建乡村治理新生态。以“做强党组织、做优村民自治、做细公共服务”为目标,通过“共治、巧治、善治”三治并举,构建“党建+网格+微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成立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农机维修、农具除锈焊接、拉链维修、爱心理发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河道治理、文明创建等共建共享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微治理格局。
二是提质升级,打造乡村治理新阵地。以28个“红沁庭”党群服务点提质升级为目标,重点打造绿港湾党建综合体,高标准拓展延伸乡村治理工作阵地。在绿港村核心区、荷花博览园、西沙明珠湖景区、绿华垦拓馆、西来农庄、长江秀带跑道等优质旅游休闲点位设置睦邻点、姐妹微家、乡间课堂,将其打造成群众交流的“会客厅”、乡规民约的“议事点”、政策宣传的“直播间”、问题发现的“预警器”,在星罗棋布的“雁阵”式议事阵地中润物无声开展高效能治理。
三是数智赋能,引领乡村治理新变革。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党员志愿先锋行动。围绕创先争优、志愿服务、隐患排查等内容,创新数字赋能治理模式,引入“绿管家”微积分平台,在部分网格党支部先行试点,实现党员家庭管理的全过程“数智化”。党员们通过率先垂范,带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成为“村居管家”的重要力量,让乡村“治”理变“智”理。
深化服务功能,党群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荟萃优质资源,织就精准服务网。构建“服务对象”“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及“反馈机制”的“1+3+1”工作清单。精准匹配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事业党组织、村居党组织与相应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常态化联系,设置党建服务、文体服务、助企服务、志愿服务、便民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等七大项目,促进政府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实现政企共赢,推动各领域党建资源破圈融合。
二是聚焦需求导向,打造幸福服务圈。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各党群服务阵地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老年人认识障碍筛选和健康讲座,开设假日学校,举办趣味运动会、非遗手工团扇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同时,整合镇域内资源,建立绿华“新力汇”服务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避热纳凉、饮水供给、消暑物品及手机充电等服务保障。
三是深化岗位练兵,提供优质服务团队。持续深化“绿小华振兴先锋”岗位练兵行动,将岗位练兵与党群服务相结合,围绕党纪学习教育、乡村治理积分制,引导“绿小华”在驻点服务、轮值宣讲以及结对宣传、积分统计等志愿服务中勇担当、作贡献。通过每月的党群系列活动,组织“绿小华”广泛参与“八大员”岗位实践行动,并运用交流研讨、个人自学、复盘总结等方式,推动学实融合、学用贯通,提升“绿小华”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党群服务阵地注入新活力。
撰 稿:镇党群中心 顾羽娟
编 辑:陈佳婷
审 稿:吴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