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科技报记者:
刚才介绍,在今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将首次发布并启用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请详细介绍电子地图的特色功能及使用场景。
李莉:山东有着科普资源丰富、科普场所学科齐全、分布广泛的优势,为全方位展示山东科普场所布局和科普资源情况,引领公众走近科学、探索科学,方便公众享受高质量科普,省科协围绕科普场所信息检索、线路规划等功能,打造了首张《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以下简称《电子地图》)。首批入选《电子地图》的科普场所有211家,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6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37家、其他类科普场所28家。《电子地图》依托“天地图·山东系统”,可以向公众准确提供科普场所的地理位置、情况简介、虚拟展馆、门票预约等实用信息,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科普的魅力。
《电子地图》将在省科协“智慧科协”网站、“科普山东”公众号等移动端上线,公众点击后可以跳转到第三方APP进行导航。
与传统的科普场所宣传推介模式相比,《电子地图》有以下亮点:一是受众广泛。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形成科普宣传矩阵,创新“互联网+科普”宣传模式,改变了科普教育基地场馆“点对面”宣传推介模式,成为连接公众与科普场馆的一座新的桥梁,服务用户更加广泛。二是数据翔实。《电子地图》依托山东的空间定位基础平台——天地图·山东系统,汇聚了全省主要的科普供给单位,整合各种视频、虚拟场馆等信息资源,直观、生动的向公众提供更加综合、翔实、及时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三是高效便捷。《电子地图》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将科普场所的地址信息转化为地理坐标,并将相关数据信息嵌入其中。公众动动手指点一点,就可以全面了解各科普场所基本情况,精准找到航天、海洋、地质等不同领域、不同特色的科普场所信息。
《电子地图》将在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科普事业、带动山东场馆提升科普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新黄河记者:
目前,山东在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未来有怎样的建设和发展规划?
李莉: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科技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科技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目前运行的科技馆38家,其中省级科技馆1家、市级15家、县级22家,建筑总面积54.7万平方米,每年累计接待观众超过600万人次。特别是,临沂、菏泽两市目前建成和在建市县科技馆14家,其中临沂市科技馆和单县、曹县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样板,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县科技馆建设前列。另外,省科协每年支持建设社区科普馆100余所,打通了科普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各类科普教育基地遍地开花。各级各部门深入挖掘本地区、本领域的科普资源禀赋,大力推动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消防安全、气象科学、防震减灾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类别、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目前科协系统认定命名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64家、省级163家、市级1500余家,全省科普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仅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开展活动1.2万余场次,极大提高了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关于未来建设和发展规划,将按照山东“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一方面,继续推动科技场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争完成“到2025年16市建有综合性科技馆、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科普场馆”的任务目标;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建设专题科普场馆并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另一方面,加强对科技场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监管和使用,通过规范管理运行、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完善社会合作机制等,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惠民活动,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科普服务效益,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
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科普对象,山东有哪些创新举措或特色项目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如何确保覆盖到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王晶: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未来。近年来,省科协主动与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大力实施“逐梦而行——青少年科技成长计划”。
一是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坚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开展10余年来累计举办科普报告530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400万余人次。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实施三年来,免费为全省200所中小学配发科学体验资源包2000余件套、提供科教资源500余课时,受益青少年1500万余人次。今年开设“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受众550万人次。
二是持续优化科技教育资源供给。坚持优势资源互补、平台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科普资源建设。电视节目《科普总动员》播出190期,转发量超过50万次、阅读量超过100万次。《科学万象》在山东电视台黄金档播出24期,成为山东媒体科普新品牌。科普专家工作室、科普作家创作《地球不能没有动物》等一批优秀科普图书、音视频、舞台剧。基于科技场馆应用场景的科普展品、科学课程、科学表演、科普展览等资源开发,现已形成创新展品240余项、科学课程800余课时,受到广大青少年青睐。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坚持在联合培养和师资培训方面持续发力。针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齐鲁高校科学营等,每年联合全国重点高校培养青少年550余名。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素养提升活动,每年3000余名中小学科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为基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注入动力。截至今年,山东8市及92个中小学、校外机构等单位入选“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全国试点城市和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
四是规范举办青少年各类科技赛事。加强赛事管理、强化全程监督,连续举办38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1000余所中小学、近50万名青少年参赛,在今年全国总决赛中,山东获各类奖项20余项,创近年来最好成绩。连续举办10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山东赛区),每年超过100所大中学校的学生参赛,在今年全国总决赛中获奖质量和数量均取得历史性突破。此外,组织举办青少年科普征文及演讲大赛、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每年参赛人数超过3万,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力。
下一步将按照山东“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坚持价值引领,加强普惠协同,强化兴趣激发,继续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人才基础。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