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泉州骆氏二世祖的碧泉禅寺采风…

民生   2024-04-26 20:33   福建  

            碧泉听禅/曾耀聪

         碧泉听禅


       泉州著名画家杨新榕先生,近年来,深入台商区各个景点、历史遗迹、寺庙、家庙、古民居、番仔楼等地写生、采风、拍照,亲临现场搜集、感受、感悟创作素材。这一举动得到台商区相关协会、家庙管委会及各乡镇有关部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

       我是杨新榕的文友,有时他来台商区采风,我的朋友也派车派人有时亲自陪同,每次采风中,他都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岀具有典型台商区风情的文学、美术作品,多角度表现台商区文化、古民居特色、乡村风情和海丝胜迹。


       前一阵子,我和我的朋友陪同杨新榕先生,来到张坂镇埕边碧泉寺、群贤村采风。他回去后,创作了散文《后岩山听石》,国画《碧泉听禅》《碧泉禅寺》《山村写意》三幅美术作品。埕边村碧泉寺、群贤村下坑自然村,因山水别样之美,他以独到神笔,让这些地方更添丰采。这些作品如梦如幻、似诗胜诗的立体画卷,浓墨重彩,跃然面前!可谓笔底波澜,声传益远!

      国画《碧泉听禅》原件规格136x68cm,素材取自于台商区埕边碧泉寺。碧泉禅寺坐落于龙山之麓,北承青山,南临秀水,山石怪谲,泉涌林响,尤以山中泉神、石怪、树奇而具足神秘色彩。

       杨新榕创作的《碧泉听禅》国画,整幅古寺掩映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群落融山林之间,红瓦、黄墙、绿树相互交映,依序山门、大雄宝殿、华严宝殿、功德楼、斋堂、大悲殿、东西楼、僧舍等建筑,整幅构图严谨周密,主次分明,疏密得体,既突显梵宇琳宫的庄严气度,又有山水园林的自然雅趣,使读者好像在听禅之中,净化心灵,净化思想,净化行为,来让一切复归宁静。透过国画“碧泉听禅”“碧泉禅寺”让人心生敬畏,想佛是百求百应的,也许心中暗暗地许下愿望。看过了这二幅画,这里是个精美佛教聚集地,使读者觉得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这不只是佛教胜地还是一座美丽的宫殿精美艺术。

      据载:碧泉寺选址于此,乃因此地为难得的风水宝地,以龙山为靠背,旁有清水长流,植物葱茏,好鸟相鸣,名之为:清水岩。于是,人们又将碧泉寺称作:清水岩碧泉寺。亦称后岩寺。寺中立有一方碑石,碑文《清水岩记》是由玉埕村人骆孚仲所作,文中叙述在“至正七年”同谢治崖、黄云驺、洪钦哉同登龙山,选择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建寺。文中一段曰:“时在丁亥十月九日兴工,逾年告成……中为禅堂,奉大士一座,延高僧一员,击石宣经。两边畔各筑书斋,斋牖洞开……。”我仔细端详着石碑,从碑文里去想象当时的模样,我的眼光从每一个地方,每一处角落,连一处石缝也不放过,这么一个幽静的地方特别适合读书做学问,难怪明朝骆台进、曾承芳得中进士就是得益于寺中这种氛围。我想,二人当年寄身于此寺读书,定是携书攀岩而上,就在这树荫下,远观海面碧波荡漾,一任清风拂面,日日与山中岩石的交流中参悟而得人生真解。

     山回路转,我们便来到一片偌大的旷地上,挺拔高峻、气势磅礴的山门矗立眼前,正大门精雕石刻一幅对联:“入山门清水涤除俗念,登觉岸碧泉沁醒尘心。”读之,犹如阵阵佛门清风掠过心间,种种凡间锁事随风飘去,真的,远离滚滚红尘喧嚣与吵杂,才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呼吸。侧门对联:“玉里名山推此地,闽中古刹数斯峰。”赞颂了碧泉寺在本地区乃至省内的深远影响与至高地位,两副对联之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正侧门错落有致,高低得当,比例匀称。门顶之上构件的燕尾脊造型,呈凌空之势,似燕展翅高飞,蓝天白云之下,给人一种空灵澄澈、大气通透之感。刻在青花石上的“碧泉禅寺”高悬正大门上,一样地与两副对联的溜金大字相映成趣,门前两只石狮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一身浩然正气溢满天地之间。环顾四周,整座禅寺及其周围的佛教建筑就像是被山的双手拥入怀中,稳稳当当地端坐山腰间,绿树摇曳多姿,红花频频点头,嘤嘤鸟鸣伴随潺潺流水谱写出的欢歌,飞扬,飞扬成诗,飘逸而柔美,不知不觉间沉醉,沉醉在悦耳动听的天籁里。这一方幽静的佛家之地,静得可以涤荡心灵的污浊;静得可以拂去尘俗的烦杂,静得可以远离世间的纷争......入山门,拾级而上,大雄宝殿巍然矗立,雕梁画栋,建筑庄严雄伟,采用硬山顶式营造,殿内山墙高近二十米。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住持说,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我们听之肃然,敬畏佛法无边,敬畏佛的神通广大,敬畏神明的主持公道、扬善除恶的正义精神。碧泉寺常年佛音悠扬环绕耳畔,檀香焚过的香气扑鼻,袅袅弥漫,香客络绎不绝。

     大雄宝殿东边的半山腰上,一棵古榕突起的遒劲之根紧紧地抱住山中岩石,甚至把根深深地钻入岩石的细缝中,树身粗大苍劲须五六个大汉才能合抱过来。树枝杈冠盖如撑起的一把巨伞,护卫着寺庙,特别是夏天,它偌大面积的绿荫带给人凉爽与惬意。榕树下有清凉石板凳石板桌,几个朋友围坐一起,站立可望大海波涛滚滚,帆影点点,这帆影点点哟,就像是茫茫大海里行走的芸芸众生,此时此刻的你,才会感觉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普通、平凡啊!一颗敬畏自然的心,一颗谦虚的心,朗朗阳光之下昭然若揭!

     我们来到寺庙办公室室,听主持的阿姑说,在闽南一带独有的“梵行清信女”,在海内外佛教界都是颇具影响的存在,她们蓄发,但素食、独身。闽南、尤其是泉州有众多的女众丛林,寺内多有“梵行清信女”,这是佛教寺院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在闽南一带佛教寺院,除极少数大丛林驻男众比丘外,多数均驻女众。而这些女众道场,在1980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是落发的比丘尼或沙弥尼。这些女众,她们有的自幼随母出家佛寺,有的是成人后自愿脱离尘世烦扰而进入佛门,有的则因婚姻不如意或青年丧夫孤苦无依、不愿再婚而出家。当时,这类出家人俗称为“菜姑”,其中未婚的俗称“清姑”,但一般都统称她们“菜姑”。直到1928年,一代高僧、律宗泰斗弘一大师入闽,曾到过泉州几座女众道场讲经,了解到这班带发苦修的女众长住寺院、精进修持,除早晚两堂课诵外,晚上还坐香念佛,白天则勤苦耕种,长年从事农耕劳动,自食其力,无香火收入,过着清苦生活。弘一大师对此极为赞叹,特为她们命名为“梵行清信女”。

      就如碧泉禅寺近三任住持都是潜心苦修的“阿姑”。生于1917年的张坂埕边人善聪姑,俗姓骆,乳名碟仔,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少年就出家礼碧泉禅寺上廉下津法师为师,30年代到厦门南普陀受梵行优婆夷戒,深得其恩师廉津法师德业陶染。善聪姑一生刻苦精进,严于律己,刻苦自励,并以身作则,率众复兴碧泉寺,出力甚多,1971年示寂于碧泉寺。

      于1979年接任住持的是与善聪姑同龄妙莲姑,名清渭,同是埕边骆姓之人。妙莲姑少时读私塾,后出家,十九岁于泉州承天寺受梵行优婆夷戒。接任住持后,正逢百废待兴,为重光禅寺,妙莲姑竭力奔走,精诚感召四方前来护持。妙莲姑年事虽高却不以为苦,不惮辛劳,一力承担下繁冗寺务,重树寺规,整饬道风,碧泉寺规模方得以日见发展。

    当前的住持本钦姑也是埕边骆姓族人,名如霞,生于1956年,本钦姑三岁即入碧泉寺,礼开元寺当家上善下戒法师为师,1982年在莆田广化寺受梵行优婆夷戒,1983年来到泉州佛学苑参学,直至1985年回碧泉寺常住。迨至2007年,妙莲姑示寂,本钦姑接任碧泉寺住持至今。本钦姑幼年入寺至今已逾60载,刻苦钻研佛法,弘法利生,深得上下及三乡五里民众的敬仰。自担任寺院住持以来,本钦姑谨承开山祖师骆氏之遗训,发心重兴佛殿,带领僧众精进修为、重振道风,惠泽八方,使得这座古刹的法脉得以延续、传承、发扬光大。

     据说,以前这山上有一口古潭,泉水清冽甘甜,打来烧开沏茶,其味更佳,茶香沁人心肺。令人称奇的是潭水任人如何搅动也不会浑浊,绵绵不绝的泉水溢出潭口顺流而下与溪水相争,形成了双龙夺珠的天然奇观。潭底立有一个石葫芦,清晰可见,静静守着甘泉,其泉曰:“石乳云潭”。现如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古潭已经不见其踪了,更别说那甘甜的泉水了。

      来到碧泉禅寺,给我印象深刻还有漫山的岩石,分散于山中各处却不会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有独立于苍松之下,有数块叠加磊成,有的如刀斧削过一般整齐的峭壁;有的像老牛横卧,有的貌似金龟抬头……岩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着寺后的小径攀登而上,两块巨大岩石叠成的峭壁,踩着人工凿出来的台阶,小心翼翼一级级爬上去,不擅攀登的我不免有心手忙脚乱。这些岩石被风雨刻画出道道痕迹,那些从石缝隙挣扎着生长出来的松树龟裂的老皮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刹的艰辛和不易。此时,已经渐西坠的夕阳将秋山染上一层薄薄的金黄色,秋风穿过松林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沿着山路,我握手机,不时拍拍奇石老树,时而俯下身子照照地上的落叶,“俯仰之间,竟是大千世界”之感油然而生。

      秋风吹来,将心放空,静静立于古石旁,这时你是可与岩石对话的。据说在禅寺的东边有个石洞,是因山石对立中裂成一个天然石洞。洞口顶端书刻着“玉涧天音”四个苍劲大字。洞里面立着一块形如大钟的石头,令人叹奇的是,敲在石头上便发出声响,其回音在谷中袅袅旋绕。只可惜天色已晚,未能一探究竟,只能怀揣着遗憾留待来日。 


      古寺就在村边,立于山门外,傍晚的风吹来了一丝凉意,感觉时光放慢了。手轻轻抚摸光洁的石头,它仿佛在说:“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难得浮生片刻,人在古寺,眼前语淡味长,熟悉的梵音悠然而来……

来源:曾耀聪先生

转载编辑:骆志忠


骆氏生活网
骆氏生活网 弘扬天下骆氏文化、传承骆氏精神、宣传骆氏动态,为天下骆氏宗亲提供沟通交流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