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芒空中教室—太原的那些博物馆

文摘   2024-08-01 13:51   江苏  

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库。这次野芒空中教室,我们将去到山西,探索那里深藏的几座闻名遐迩的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01 / 场馆概况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 1919 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新馆 2005 年对外开放,占地 168 亩,建筑面积 5.2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 1.3 万平方米,文物库区 1.2 万平方米,总投资 4 亿元。山西博物院是全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山西历史文化的职责使命。

山西博物院现有藏品 50 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 40282 件(组),包括一级文物 2129 件(组),另有图书古籍 11 万余册。藏品主要来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


02 / 基本陈列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 5 个艺术专题构成。

-历史文化专题-

晋国霸业

晋国称霸百年,鼎盛时地跨今晋、陕、豫、冀、鲁等广大地区。春秋晚期,晋室衰微,六卿专权,终致三家分晋。韩、赵、魏三晋继起,变法图强,称雄战国。

民族熔炉

战国至秦汉,长城南北,中原王朝与匈奴对峙数百年。魏晋南北朝,内迁山西的北方各民族先后崛起,相继称雄。4世纪末,拓跋鲜卑建立北魏,雄踞山西,推进汉化。其后魏分东西,延及北齐、北周,各民族水乳交融,共同发展,催生了隋唐盛世。

-艺术专题-

翰墨丹青

山西博物院藏数千件历代书画,从中遴选出的元、明、清三代佳作,虽属吉光片羽,却也大致可寻数百年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遗风馀思,被于来者。”线条与色彩之间,须用您的心去品味。

瓷苑艺葩

瓷器是中国的符号。从原始青瓷的质朴无华,到景德镇瓷器的登峰造极,瓷器见证了中国人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从邢窑白瓷行销天下,到青花瓷器远销海外,瓷器构建了最具辨识度的中国风尚。


03 / 展品收藏


①晋侯鸟尊

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②鸮卣

盛酒器。形如两鸮相背而立。盖腹相合,两鸮昂首背立。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不仅实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③龙形觥

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晋祠博物馆



01 / 场馆概况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

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02 / 经典馆藏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

-三绝-

一绝:周柏

周初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宋欧阳修有诗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二绝:侍女像

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完成于元佑二年之前。塑像如真人大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些彩塑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以及研究宋代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绝:难老泉

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李白曾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玲珑莎草绿”的著名诗句。

-三宝-

一宝:圣母殿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二宝: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古桥,它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利用特定境成功营造的杰作,对于研究我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宝:献殿

献殿为金代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献殿建筑结构简单,不弱不费,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三名匾-

名匾:对越匾额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功德。

二名匾:水镜台匾额

“水镜”,取自《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意为忠奸善恶尽人皆知。

三名匾:难老泉匾额

难老,句出《诗·鲁颂·泮水》:“在泮饮酒,……永锡难老”。此匾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名匾中的“神奇之笔”。


中国煤炭博物馆



01 / 场馆概况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展示中心,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全国煤炭开发史、煤炭技术史、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史、矿山环境保护史、煤炭文化和煤炭精神研究传播机构。


02 / 基本陈列


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为重现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设立古代壁画艺术精品馆。

煤的生成

成煤年代柱及地层岩性特征

煤的生成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厅中还有经过复原放大的,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

煤炭与人类

蒸汽机的发明是源于通过燃烧煤炭把水变成蒸汽,而蒸汽机的使用则带来了手工工具的变革,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之后的19世纪70年代,世界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仍然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原动力。

模拟矿井

参观者乘坐着煤矿工人下井时所乘的缆车进入模拟矿井,井应用了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营造出逼真的煤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以及地质构造等。

煤炭精品

煤精,又称煤玉,具有明亮的沥青和金属光泽,黑色、致密,韧性大。煤精有两种,一种是一种高级煤,主要成分是炭c,比一般煤轻。另一种是石化得很彻底的煤,主要成分不是炭,密度比较大,比煤重,雕刻加工后光泽更漂亮。存在于煤层之间。

煤精可用于制作工艺美术品、雕刻工艺品和装饰品,故有的人称它为雕刻漆煤。


战国风云——【晋见中原】



扫描二维码开启我们的山西太原之旅!

◎寻觅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古韵悠长,漫游太原古城

◎隐入尘烟,地下煤海探险

◎一眼千年,打卡北齐壁画

◎美食寻根,山西面食手作

END




关注野芒
给你最好的空中课堂

野芒自然文化
发现生活,还原文学,让语文更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