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在60年前逃婚离开家,与当地丈夫生育五个子女。婚后她多次回到家乡,阴差阳错下却找不到亲人。60年后,她重拾记忆,才想起家人姓名。那么,她能找到娘家亲人吗?
老人名叫陈金娥,来自湖北钟祥的一个小村子。儿子们透露,母亲的84岁,是根据他们出生年龄推算的,但具体多少岁还是个谜?最近,母亲记起了一些往事,总是念叨他们没去过的湖南南县这个地名。
原来60年前,老人靠着一路乞讨到达了湖北。在湖北钟祥,遇到了好心的农场老板丈夫,将她领回家。在那里,她才得到了基本的温饱生活,为丈夫生下五个子女。
不过由于失忆,几十年来,老人的精神一直恍恍惚惚。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来,更没有见到她娘家亲戚来寻她,她的身世年龄一直都成了一个谜。
丈夫不忍见妻子被思乡的痛苦折磨,好几次带着她踏上过寻亲之路。找到了她口中的村庄,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的亲人。丈夫过世后,孝顺的儿子们见母亲奇迹般恢复了记忆,还能准确说出村庄名字和兄弟姓名。他们觉得,母亲年岁已高,思乡之情更加重了,陪母亲找到亲人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让年迈的母亲回到家,儿媳和儿子想尽了办法,将母亲的信息发布在寻亲网站上。很快,就有志愿者回馈信息,确实多年前,在湖南有南县这么一个地名。听到这个消息后,老人脸上乐开了花,逢人便说起记得的家乡话。
儿媳问老人,你会不会讲几句湖南话?老人孩子气地说,我讲湖南话干什么?吃饭不说吃饭,叫“恰饭”,喝茶也不说喝茶。
儿媳笑呵呵地说,别人问她从哪来的?她就说湖南来的,没钱回去。
听说记者来自湖南娘家,她非常开心,赶紧让儿媳给她换上了新衣,还开心地说出了几句地道的湖南方言。
原来一开始,儿女们也并不相信这个地址,都以为老人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不在意。可老人却十分笃定地说,自己记得十分准确。老人紧张地问记者,我娘家隔三岔河没多远,你们知道不?那里还有个大通湖。记者问她,你家有几姊妹?她说,有兄弟,有哥哥,有妹妹叫陈翠娥,弟弟叫陈德九。
提到过去,老人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声称当初是饥饿年代,一个村的人都穷得吃不饱,她是自己跑出来的。
1958年,她独自一个人,来到湖北一家农场,遇到了尚未娶妻的农场老板。对方不仅人好心地也很善良,见她可怜,便将她领回家。
小儿子说,我妈脑子里根本想不起这个事,问她什么都不清楚。最近才清醒了,一问她就说湖南人。现在看她岁数大了,怕她以后有遗憾,做子女的就想完成她心愿。
虽然母亲从未提起过要寻家,但儿子知道,意识模糊的老母,能在几十年后回忆起老家的地名,一定是思乡心切。
随后,有志愿者拿出手机地图表示,湖南真的有个南县三岔河。老人的老家是否在那呢?另一边湖南的志愿者,来到当地寻找三岔河直和村。
根据走访,陈金娥提供的南县直河大队,已经改名为南县友谊村,那里有一条三岔河。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以前陈德明两兄弟住在这里,不过,已经搬家50来年了。
村里邻居曝料,老人的哥哥陈德明,早在几十年前搬家了,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农场居住,目前已经88岁了,弟弟陈德九也住在农场。
陈家在当年确实走失过一个“六妹”,虽说年代久远,但村中老人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陈金娥。根据村中人指路,很快找到了她的弟弟陈德九。
被问及有没有姐姐时?陈德九哽咽地说,有,58年就出去的,她之前叫“六妹”。是和我同一个母亲,她的父亲和我不同,我和妹妹是另一个父亲。当时她和公婆吵架,结婚不到一年就跑出去了。
1958年,陈金娥在父母的安排下,和第一任丈夫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当时她出嫁,哥哥和弟弟,都去送过亲。可她却在一次和婆婆吵架后,便赌气离开家,一路流浪到了湖北监利。
弟弟回忆,家里有8姊妹,小时候家里很穷,姐姐对自己很好,亲自将在外要来的食物让给他先吃。每次自己上学,姐姐总会护送到学校。
当年哥哥在放牛途中去参了军,而他在学校上学,后来兄弟俩又搬过两次家。因此,姐姐每次回家寻亲,都错过了见面机会。他觉得姐姐应该回来,跟他一起去看望重病的哥哥。
川妹儿小薇说:湖北那边的老人看到弟弟的照片后,一个劲地笑着说:“怎么比我还瘦”?她向儿媳提出,陪她一起去湖南见弟弟,并让儿媳给她穿上新衣。
经过一路奔波,老人终于回到了弟弟家,弟弟热情地牵住姐姐的手,开心地说:“我们是亲姐弟,一个母亲生的。”弟弟告诉她,母亲临终前还惦记着这个女儿,一直没有闭眼。
老人含泪在母亲灵位前,给母亲上香。半小时后,老人和弟弟一起前往医院,看望有心脏病的大哥。终于团圆了,大哥哭了,他伸出双手,拥抱60年没见到的妹妹。
为了赌气,离家60年,待记忆恢复后,想再见父母却已不在,兄妹也早已白发斑斑,令人唏嘘不已。无论距离多远,家才是我们永远的根,哪怕海角天涯,只要想起它,就有了归属感。
每一个离开家的孩子都在想家,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是每一个游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