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Fundamental Research

学术   2024-09-17 00:20   陕西  

(增补印刷)神经科学实用图书推荐——《鼠脑应用解剖学》【科学出版社】

科研工具书《精神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及行为学实验》 崔东红/徐林著 

重磅新书推荐 |《奈特神经病学》(第3版)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4年第4期正式在线出版,本期“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题客座主编为熊利泽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董海龙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曹君利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明东教授(天津大学)、宋伟宏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包括1篇观点性文章、1篇综述和3篇原创性研究论文。


Fundamental Research2024年第4卷第4期封面


欢迎加入

麻醉与脑科学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15

-留言:麻醉与脑科学研究群-






Special topic: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

Perspectiv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frontier technologies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 in aging society

前沿学科交叉融合助力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发展

老龄化和先进技术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两个重要关键词,随着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手术患者人数激增,老年患者术后转归形势严峻。据估计,我国每年术后死亡人数高达83万,占全因死亡的8.1%,如何保障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和良好转归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梳理了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发展的现状、机遇和挑战,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关键科学问题,强调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原始创新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总结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基础、临床和转化上的核心问题。

在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中,我们急需整合多学科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创新现有临床管理模式,以促进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和术后转归。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具有开创性和原始创新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为深入理解麻醉神经机制和围术期多器官系统并发症的复杂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预测分析和实时动态监测对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转归尤为重要。通过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方法,如开发围术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和老年患者术后转归预测模型等,强化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联系,实现数据驱动、个体化精准麻醉策略。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工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与临床实践的深度交叉与融合,有助于围术期监测和诊疗新工具的开发,如非侵入性可穿戴监测设备等,将创新围术期管理模式,在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可极大提高围术期监测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综上,多学科交叉创新是促进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发展、创建精准麻醉和围术期个体化管理策略、保障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和术后良好转归的不竭动力,将推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进入以患者为中心、更加安全有效的围术期管理新时代,从而应对日益严峻的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和保障术后安全转归的重大挑战。

Lize Xiong, Junli Cao, Hailong Dong, Weihong Song, Dong Ming

扫描二维码

下载全文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4, 4(4): 795-796

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4.05.016


Review
The role of anesthesia in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麻醉在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和预防策略

这篇文章聚焦麻醉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s)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类高风险群体。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包括术后谵妄(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这些障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研究指出,全身麻醉是引发PNDs的主要风险因素,尤其在儿童的神经发育中可能产生长期负面影响。文章还发现,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一种镇静剂,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POCD。研究的结论强调了深入理解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预防策略的重要性,这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RanLi, Yun Zhang, Qinxin Zhu, Yili Wu, Weihong Song

扫描二维码

下载全文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4, 4(4): 797-805

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3.02.007


Research Article

Activ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striatal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are involved in bradykinesia and allodynia in early-stage parkinsonian mice

纹状体小胶质细胞活化与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和疼痛

以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的帕金森病(PD)常伴随疼痛,但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损伤的重要机制—神经炎症是否与这些症状相关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6-OHDA建立的PD小鼠模型,观察到运动障碍和痛觉过敏,并发现纹状体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活化。研究进一步表明,全身或局部给与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可有效阻止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缓解PD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和痛觉过敏。这提示纹状体中的小胶质细胞在PD导致的运动障碍和疼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Xue Zhang, Zi-Lin Shen, Ya-Wei Ji, Cui Yin, Cheng Xiao, Chunyi Zhou

扫描二维码

下载全文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4, 4(4): 806-819

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3.05.020


Research Article

Astrocytic 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lactic acid axis involvement in glia-neuron crosstalk contributes to morphine-induced hyperalgesia in mice

止痛?却越用越痛!——阿片类药物的一体两面

临床上常观察到,本应减轻病人疼痛的治疗,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疼痛感觉,这就是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现象。研究阿片类药物治疗的这种两难境地,在临床治疗慢性疼痛中具有深远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它首次提出慢性吗啡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激活的 PDK4/p-PDH 产生过量的乳酸可能是长期使用吗啡产生痛觉过敏的关键机制,超负荷的乳酸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乳酸穿梭作用于神经元,从而使脊髓背角的神经元敏化,继而发生了痛觉过敏。

XiaqingMa, Qi Qi, Wenying Wang, Min Huang, Haiyan Wang, Limin Luo, Xiaotao Xu, Tifei Yuan, Haibo Shi, Wei Jiang, Tao Xu

扫描二维码

下载全文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4, 4(4): 820-828

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3.02.013


Research Article
Glutamatergic neurons of piriform cortex delay induction of inhalational general anesthesia

麻醉药能不能被“闻”出来?

大脑的嗅觉处理中枢梨状皮层中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在异氟烷与丙泊酚诱导的麻醉过程中被激活;毁损或抑制前梨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APCGlu)促进吸入全麻药(异氟烷与七氟烷)的麻醉诱导过程,而激活这些神经元则延迟了异氟烷与七氟烷的麻醉诱导;但是操控APCGlu 神经元活性并不影响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的麻醉效应。表明APCGlu 神经元对吸入麻醉的特异调控作用。

Liang Zhou, Qipeng Ran, Rulan Yi, Huanyao Tang, Yu Zhang, Tian Yu

扫描二维码

下载全文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4, 4(4): 829-840

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2.12.014


END

如需投稿可添加主编微信:brainnews_01

或联系邮箱:brainnews@vip.163.com

来源:古麻今醉网 

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团队,仅做分享


brainnews
国内领先的脑科学自媒体,分享脑科学,服务脑科学工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