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悦读 | 不为难自己,人生的每刻都是良辰

百科   2025-02-12 21:01   内蒙古  




近几年,“松弛感”这个词特别火。知乎上对它的高赞定义是:不纠结、不焦虑、不拧巴、情绪稳定、随遇而安、舒适自然。然而,现代人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并不容易。

1600年前的陶渊明,倒是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他官不大、名望不高,生活还常需接济,却活出了敏感而不多愁、清贫却不沮丧、生活简单却精神丰富的松弛境界。他用云淡风轻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不与自己为难,人生的每刻都是良辰。





01 松弛的人生,要学会积极的放弃

在青年时代,陶渊明就远离家乡,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但是魏晋时期是没有科举制度的,所以很多人纵然有才华,也难以出头。陶渊明直到四十一岁那一年,才谋到了一个正经的官职,就是彭泽县令。但是陶渊明在这个职位上只干了八十一天,他就辞职了。这个生命中最短暂的职业,却给后世留下了一句名言,叫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彻底告别官场,朝田园的方向欣然而去。“我的性格不适合官场,不妨去追求田园。”认清了自己的陶渊明,不再以事业无成为念。而是放过了自己,欢喜地开始下一段人生。在大多数文化中,放弃都是可耻的行为,陶渊明却告诉我们:当你被无意义的人和事折磨时,放弃,才是积极的选择。

02 松弛的人生,需要学会接纳

陶渊明26岁的时候,长子阿舒出生。初为人父的他,激动地写下了《命子》一诗: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孩子,我们的家族很了不起,你将来一定要延续家族的荣耀!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突然转念一想:如果儿子就是一个普通人,那怎么办呢?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如果你不能成才就算了,前面就当我没说!

陶渊明的“接纳”,比一般人来得彻底。

陶渊明很可爱,你能看到他的真实,其实关于归隐,他也反反复复地纠结。我到底是继续隐居呢,还是索性出去找碗饭吃呢。那么反复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陶渊明终于跟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他说无论你怎么选,可能都会有遗憾。你在田园你就觉得,那个闹市中,名利场中非常好。可是你在名利场,你可能就会觉得不如隐居。就是怎么选你没过上的那个生活,都会被你自带滤镜去美化它。你说我还选不选呢?

人还是要选。一边是穷,一边是达,这好像是历代读书人所面临的分岔路口。选择就把人分成了不一样的处境。陶渊明在穷与达中就选择了穷,他决定不再复出,也就不期待富贵,不期待闻达,我就好好地享受田园穷。这就是陶渊明的哲学,叫作人要在大地上无目的地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正是我们追求的“松驰感”。它不需要大动作,而是在于稀松平常的每一个当下。松弛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能力。成为幸福的人,比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容易得多。


星夜悦读,愿您好梦!

END

诵读/王昱
设计制作/薄涛
编辑/刘丹
初审/刘艳霞
审核/郭建永 
终审/王剑锋
来源/樊书APP

喜欢本文就请点个赞~

乌兰察布云
乌兰察布融媒,让新闻好看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