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各朝各代的名将时,清朝似乎总是乏善可陈,好像没有什么名将。
当然与唐朝李靖、李绩这样的灭国级名将相比,清朝自然是不如,但是如果放在整个清朝历史上,各位皇帝在位时也都有一些比较出名的将领,本文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努尔哈赤时期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他执政时期,清朝还处于创业阶段,手下能征善战的将领很多,其中比较出名就有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嫡长子褚英,四大贝勒和五大臣。
这些人在努尔哈赤创业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要说这些人中哪个堪称努尔哈赤时期的名将,首推代善。
代善是努尔哈赤嫡次子,16岁就跟着努尔哈赤灭了哈达部,战后论功行赏被封为贝勒。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24岁的代善与哥哥褚英带兵大破乌拉部,代善被赐予英巴图鲁的称号。不久又跟着努尔哈赤灭了辉发部。万历四十一年又参与灭掉乌拉部。
努尔哈赤初创八旗制度时,除了努尔哈赤自领两黄旗,代善令两红旗,其他四旗分别由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杜度各领一旗。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代善又成为四大贝勒中的大贝勒。
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中,代善始终居于副统帅的地位,提出重要的制胜之策,为后金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代善逐渐退出了在战场上统军拼杀,而是在朝中参政议政。所以个人以为在努尔哈赤时期代善算是第一名将。
2、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时期,能称第一名将的应该是睿亲王多尔衮了。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他还小,不能上战场杀敌。皇太极继位后,多尔衮才有机会。
天聪二年(1628年),16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镶白旗旗主。
天聪三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天聪五年的大凌河之战,多尔衮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天聪九年招降察哈尔部林丹汗,获得传国玉玺。
崇德元年(1636年),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三年(1638年),授奉命大将军,统兵入塞攻明。后在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去世后,顺治帝福临继位,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无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实。坐镇北京指挥全国的统一战争。顺治七年(1650年)在围猎时坠马身亡,年仅39岁。
3、顺治帝时期
顺治帝时期,第一名将应该是豫亲王多铎了。
多铎虽然在皇太极时期也开始征战,但是有多尔衮在,多铎的锋芒多少被掩盖了一点。到了顺治帝时期,多尔衮坐镇北京指挥,多铎则转战各地。
顺治元年(1644年),多铎以定国大将军的身份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不过多铎在顺治六年(1649年)因感染天花去世,时年36岁。多铎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4、康熙帝时期
康熙皇帝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61年,期间的主要战争有平三藩、收台湾、北征噶尔丹以及康熙晚年的西征准噶尔部。
平三藩时期有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收台湾有施琅,北征噶尔丹有裕亲王福全,西征准噶尔有大将军王胤禵。所以真要说康熙朝第一名将还真不好评判。
安亲王岳乐是康熙时期清朝宗室中的杰出代表,在平三藩之乱中,他准确判断形势,统帅清军直捣湖南,平定叛乱。
杰书是代善的孙子,三藩之乱时被授予征南大将军,率军前往浙江,围剿并平定耿精忠叛乱。后来又击败郑经,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
施琅是康熙帝收复台湾最为倚重的武将之一,在施琅的准确研判下,清军顺利进入台湾,迫郑克塽投降。
胤禵是康熙帝第十四子,在康熙晚年胤禵以大将军王的身份率军西征准噶尔。但是时间并不长。
所以在长达60年的康熙朝,第一名将并不好排,您各位认为谁是康熙朝第一名将。
5、雍正朝
雍正朝有比较有名的两个将领,一个是年大将军年羹尧,另一个则是岳飞的后人岳钟琪,不过要说第一名将应该是年羹尧。
年羹尧在康熙执政的后期开始走上政坛,康熙六十一年升任川陕总督,为西征的大军提供后勤保障。雍正帝继位后,年羹尧取代胤禵成为抚远大将军前去西北平叛。
年羹尧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指挥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地区完全纳入清朝版图,晋爵一等公。
可惜年大将军恃功自傲,甚至不把雍正帝放在眼里,最终给自己引火烧身。
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被一贬再贬,到杭州看守杭州东门,同年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廷臣开列其大小罪状九十二款,雍正帝赐其自尽。
6、乾隆朝
乾隆帝自称十全武功,他在位的60年间进行了不少战争,也涌现出了一批将领,如傅恒福康安父子、海兰察、明瑞、阿桂等人。
他们当中要论第一名将,个人认为非阿桂莫属,这主要是阿桂活的时间够长,参加的战争够多。
阿桂以父荫入仕,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征大小金川,虽立下战功,不过却遭到弹劾被贬,后复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因办事勤慎而受重用,后长期戍守西北边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之职随经略傅恒领兵征讨缅甸。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役,历时五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为平定金川首功。
在外征战多年,回京后阿桂的地位也是不断高升,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阿桂升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为清廷“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第一重臣,就是和珅在他面前也得忍着。
此后阿桂多次前往地方办理钦案、督筑河堤,两次率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并以领班军机大臣身份提出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的进兵方略,累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嘉庆二年(1797年),阿桂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阿桂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列名第一,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被称赞为“乾隆名臣之冠”。
7、嘉庆朝
自嘉庆朝起,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也出现了几个名将,如额勒登保、勒保、德楞泰、长龄、杨遇春等人。
这些人参与的主要战争有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和清剿白莲教起义。这其中又以额勒登保比较突出。
额勒登保在乾隆后期就开始跟随福康安作战,因为征讨台湾、廓尔喀的功劳,他两次被乾隆帝将画像悬挂于紫光阁功臣中。
嘉庆元年(1796年)参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围剿川楚教乱。嘉庆五年(1800年),额勒登保亲赴陕西追剿流匪。
嘉庆七年(1802年)全部镇压了川楚教乱的势力。嘉庆十年(1805年),额勒登保回京,因功被晋升为三等公爵。
8、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在最后的70多年多年里,一直被列强欺负,中华大地也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中,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对外名将,私以为关天培、僧格林沁、冯子材、左宗棠可以称之为名将。
关天培是江苏人,武秀才出身,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在广东任职期间,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还得到朝廷的嘉奖。
鸦片战争英军开始入侵后,关天培坐镇虎门,指挥清军与英军作战,在连续的作战中关天培手下仅剩几百名士兵,他多次向新上任的两广总督琦善求援,可是琦善仅派了200个士兵来敷衍他,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
在英军的炮击下,关天培沉着指挥,奋力作战,最终被英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终年60岁。朝廷下诏追谥他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僧格林沁是蒙古人,咸丰年间曾率兵抵御太平军北伐,咸丰九年(1859年),在大沽口之战中挫败英法联军,重伤英军海军司令何伯。天津失守后于八里桥之战遭遇大败,被销职。
咸丰十年(1860年),因镇压捻军有功,复授御前大臣、亲王。同治四年(1865年),在曹州高楼寨中伏被杀。
僧格林沁领军征战多年,颇得道光帝、咸丰帝宠信,被称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僧”。他平素爱护百姓、善待士卒,颇得爱戴。
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但是也是收复新疆的主要功臣。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择期出塞平叛新疆。最终左宗棠收复新疆,清廷在此设立新疆省,也为我们打下了一个战备省。
冯子材是晚清的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军占领镇南关后,冯子材被两广总督张之洞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部在镇南关前修筑长墙,重新部署战备。
二月,在关隘前击败法军主力,并乘胜追击,收复谅山。但是因为清廷的下令停战,这场抗法战争不败而败。
清朝的这些名将们拿到整个中国历史上,可能真的称不上名将,但是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也立下了诸多战功。
同时又因为清朝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晚清不断遭列强侵犯,因而也产生了不少民族英雄,如在鸦片战争中抗英牺牲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定海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