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言:“爱人者,人恒爱之。”
唯有行善释爱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与良善。
善良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一种价值选择;行善从不需刻意为之,而是愉快自然之举。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圈,总是得失相生。
渴望收获善意,是每个人的本质;但选择给予善意,则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1
释放善意,传递温暖
曾子讲:“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种善因,得善果。
善良的人收获的,必定是加倍的善意。
《老王》是杨绛先生写过的一篇散文,也是杨绛夫妇的一位好友。
老王是个三轮车夫,还是个“田螺眼”,一只眼睛看不见,以每日拉车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哥哥去世后,除了两个没出息的侄儿,老王便再无亲人,只与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相依为命”。
老王为人老实厚道,身世凄凉。因为眼神不好,来客大多不愿乘坐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
杨绛夫妇则一直暗中接济老王,每天都照顾他的生意,还主动招揽老王为他们送冰。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善意,温暖了老王冰冷的一生。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老王还拖着病体,带上香油和数不清的鸡蛋,在临终之前拜访了杨绛夫妇。
善良是一个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的能力。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张扬;是如风如阳,润物无声。
你释放的善意,终有一天会化为暖阳,化作春风,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2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一日。”
能够“幸列头角”,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运的事。
但若止步于此,不立好言,不行好事,生活则会随之愈加肤浅狭隘,让一切归至原点。
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多行善事,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幸运增值。
古时有“得随侯之珠与和氏璧者富可敌国”之说,被称为春秋二宝之一的随侯珠,其来历颇具传奇色彩。
春秋时,隋国的一名诸侯隋候出使齐国,途中见一蛇头部受伤流血,奄奄一息。
良善的隋侯怜悯之心油然而起,连忙用药敷上伤口,并将它挑到河边,让它恢复体力后游去。
夜里,隋候惊醒,却发现一条巨蛇盘在床头,口中还衔着一颗明亮的珍珠。
原是那蛇为报答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从江中衔来宝珠赠他,便为“随侯珠”。
隋候举手的善行,却换来价值连城的回报;生活中随手的善意,也会在不经意间为你埋下幸运的种子。
善行无需张扬,善果自有天报。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莫若山谷回音,你发出的善意,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
3
善良,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我们释放的所有善意,都会化身童话中的小精灵,在苦难的生活中悄悄治愈他人,治愈自己。
苏轼一生,仕途之路艰难,生活颠簸流离。
即使如此,他那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却始终没有磨灭。
几经贬谪的苏轼,本可以做一个庸庸碌碌、本本分分的地方官。
但良善的本性,却使他每至一地,都兴修水利、修桥铺路、造福人民,让多少流离失所的平民,得以过上安稳生活。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句自评,诠释了苏轼起伏且充实的一生。
一心为民、与人为善的官涯生活,抚平了苏轼被贬的创伤,治愈了他壮志难酬的伤口,也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豪放文风。
古人云:“乐莫乐于好善。”
行于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以豁达之心行善于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你将香水喷向他人的同时,散落在自己身上的余香则会更加动人。
世间所有的好运和惊喜,都是你累积的温柔与善良。
▽
一位名人曾说:“善良,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这个世界从不缺人情世故,却格外缺少良善温和。
真正的高情商不只是单薄干瘪的客套,更是推己及人的体谅包容。
一个善良的人,拥有的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顶级修养。
余生,愿我们都能心怀善意,与善同行;
愿你的善良,也终被善良以待。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