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县,媒体记者们
在普查实践中感悟“她力量”
刚到忠县,央媒记者团便发现迎接他们的是一支年龄贯穿60后到95后的女子普查工作队,巧合的是,记者团绝大多数也是女性,女子普查队员与女记者们身着四普工作服、穿梭于田野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去往忠县新立镇五龙捧圣神道碑的路上,女子普查队员周李健步如飞,走在队伍前面,用砍刀砍、用双脚踩,动作干净利落,很快就为大家开辟出一条安全好走的小路。她介绍:“忠县有1046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多面广,几乎都分布于山野乡村,所以我们常跑野外调查的女队员也早已练就了穿越深山密林、攀爬陡峭崖壁、对抗野生动物、清除荆棘障碍等野外普查必备本领。”
忠县普查队员周李走在前面,挥动砍刀为普查队伍开路
忠县女子普查队不仅有“忠州女将”的不畏艰苦、勇敢坚毅,她们还将女性的严谨细致、潜心专注贯穿整个普查过程。在忠州街道临江岩摩崖造像,女子普查小队队长毛倩介绍,“不同的文物类型,对应的文物描述侧重各不相同,临江岩摩崖造像属于石窟寺及石刻类,在填写文物简介时,除了所处位置、朝向、所属年代等综述外,还注意对每个龛窟造像的描述,例如3号龛,龛中人物造像写实感强,内容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金刚,龛后壁上方刻有天龙八部浮雕,龛楣饰浅浮雕吹箫,横笛二乐伎飞天形象。正中佛祖端坐须弥宝座之上,身披双领袈裟。”
忠县普查小队队长毛倩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
另一边,普查队员黄星正沉浸在文物绘制的世界,不一会儿,临江岩摩崖造像各龛佛像的立面图在大家眼前逐渐明晰。她说:“草图绘制主要是标注临江岩造像每个龛的位置、尺寸,及雕刻内容,便于后期内业工作中简介的撰写。”
忠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县普查队队长曾艳告诉我们“对比前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文物数据的要求更加精确,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北斗卫星手持终端,配合县规划院提供RTK、无人机等高精度数据采集设备,多buff叠加的采集方式让数据精确到了厘米级!”
央媒记者学习RTK设备在文物普查中的应用
截至10月下旬,忠县普查队已完成全县9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工作,新发现文物13处。
在酉阳,媒体记者们
领会用文物实证地方历史
酉阳县历史悠久,有2200多年建县史和600年土司自治统治史,是800年州府所在地,土家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等资源富集,全县共计不可移动文物477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6处。加之县域较为广袤且多山林,普查之路可谓艰辛又漫漫。
国家文物局派驻挂职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四普领导小组组长孙波向媒体介绍,“在机构组建方面,全县整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落实普查经费;在思路创新方面,结合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等跨学科、多学科思维为指导,形成边调查、边整理、边研究的总体思路;在普查目标方面,立足地方资源特色,做好“三普”文物复查、新发现文物线索调查,做到‘应查尽查、应保尽保’,用丰富的文物实证酉阳红色文化、土司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厘清酉阳县历史文化脉络,讲好酉阳故事。”
孙波常委多次加入县普查队共同开展野外调查,切实了解并解决普查难题
在酉阳县普查队的带领下,央媒记者团体验了用北斗卫星手持终端测量、RTK设备测点、无人机等设备采集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普查数据。王兴旺所长介绍,当年红三军的很多机构就驻扎和设置在这里,红军街不仅是当地百姓对红军的拥护和爱戴、当地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也是后人忆往昔峥嵘岁月、不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实物依托。
30日清晨,踏着晨曦朝露,央媒记者团开始了新一天的普查之路。今天要调查的钟灵山墓地位于酉阳县桃花源街道钟灵山山脊中部,山体陡峭,小小考验一下大家的体能。
央媒团队前往钟灵山墓地
“本次普查,土司文化遗址数量和类型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期更为丰富了,酉阳县土司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明晰了!”市四普办驻酉阳县定点指导专家徐进介绍:“今年4—10月,结合县‘四普’工作,我们针对钟灵山墓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共清理发掘各类型墓葬13座,重点发现和清理了一批明清时期大型墓葬,出土了一批金银器、玉器及陶瓷器,确认了钟灵山墓地即文献记载和传统认知中的酉阳冉氏土司墓地之一。结合考古发掘、文史资料、口述资料等信息,进一步厘清了酉阳冉氏土司的丧葬制度,为研究土司丧葬制度背后的文化认同提供了基础资料。”
此外,县“四普”新发现的南明弘光时期文物点表明了南明政权虽然短短一年,但是对研究中央政府对西南区域的统治史、西南区域地方史、民族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研究酉阳土司文化珍贵的实物遗存。
央媒记者团实地参与钟灵山墓地普查踏勘测验工作
截至10月下旬,酉阳县实地调查复查率77%,新发现文物点45处。
在万州,媒体记者们
聚焦“文物普查万州经验”
今年8月,国家四普办专题印发工作简报《重庆市万州区创新“四个结合”工作法有力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区及水下文物普查》,将底数资料结合数字测绘成果、人工打点结合低空摄影测量、数字正射影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外业调查结合内业系统录入的“重庆万州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央媒记者团一行实地调研了万州区文氏宗祠、青云寨、王氏宗祠、西山钟楼、库里申科烈士墓等不可移动文物。
金瑞国司长带队实地调研万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氏宗祠
在王氏宗祠,记者们惊喜地发现才列入新发现的文物点,已经挂上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查新发现文物预保护公示牌”,并强调“严禁破坏、迁移、占用,如文物遭受破坏,将依法调查处理,严肃追究责任”。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馆长、区四普办主任岳宗英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所处的柱山乡是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深厚,是我们重点关注‘四普’新发现增量的乡。此前我们向各个乡镇街道发文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公告,柱山乡上报了19条,随后我们便开展调查核实,认为其中9条可以列入到‘四普’新发现,并提前给这些初步认定的新发现文物挂上了预防保护的公示牌,毫不懈怠,做到应保尽保。”
万州区对初步认定的新发现文物挂牌实行预防性保护
结束了一天的外业调查体验,央媒记者团与区普查队又立马驱车赶往区规划设计院,现场采访内业资料整理过程。
央媒记者团观摩学习数据转换、录入等内业工作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国伟表示:“作为拥有测绘地理信息、遥感卫星应用、国土空间规划等多类业务的从业单位,我们规划设计研究院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已有技术或进一步提升技术去服务于文物保护领域。”“四普”便是契机,有了他们的加入,万州区文物普查工作如虎添翼。“三峡库区消落区及水下文物测绘,因泥沙淤积、水下环境复杂、暴雨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文物遗址测点、测量困难,仅靠全站仪定点定位很难得到精准结果。普查队会同区规划设计院多次研判实践,探索出以RTK数据采集为基础,结合无人机采集的倾斜三维模型和高清影像图进行补充,实现成果精度达到厘米级,工作效率也提高了2倍。”区普查队队长李力说道。
赴现场指导的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金瑞国司长充分肯定重庆市及万州区利用新技术开展消落区及水下文物普查的创新工作举措,对普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开展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对新发现文物在认定公布前挂牌公示实施预保护等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截至10月下旬,万州区已完成44个镇乡、街道共计1155处文物点(其中复查文物1071处,新发现文物84处)的外业调查工作和859处内业资料登记工作,“三普”文物复查率达74.8%。
END
天气预报
| 来源:市文化旅游委四普工作专班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