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清清爽爽,大家高高兴兴,多好”

时事   2025-02-03 15:30   北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化风成俗。


  廉不廉,看过年。春节是考验党员干部作风的时刻,也是观察社风民风的窗口。新春走基层,记者在北京顺义、河南汤阴,探访新变化,感受新风尚。


  

这个区,干部带头抓家风


  春节假期,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南彩村村支书袁立新照常在村两委值班、到村民家里走访,家里清清爽爽,没有迎来送往。节前给孙子过满月,就和亲家吃了个便饭,村里谁都没让上门。在大伙儿心里,袁书记家风正、能服众。


  过去,南彩村在镇里考核常倒数,如今,重塑乡风展新貌:村道整洁,乱停乱堆不见了;墙绘多彩,人居环境更优美;杜绝大操大办,风气更淳朴……


  2024年5月,袁立新一上任村支书,就在村公告栏张贴村规民约和“红黑榜”:“村规民约是大伙儿定的。第一次违反,警告;第二次违反,贴黑榜,直到完成整改。好人好事咱就上红榜。”低头不见抬头见,乡亲都怕抹不开面儿,这招很快见了效。


  在村里经营饭馆的韩砚涛说:“村干部以身作则,村里各方面都好起来了。比起往年,我的饭馆过节这几天日均多赚3000多元。”


  乡风之变,靠干部带头抓好家风,更得益于党风政风的转变。


  最近,袁立新在村党组织书记2024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这是顺义区建设村居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一个注脚。“区里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绩效奖励最大档差不低于50%,干好干差真不一样!”袁立新感慨。


  光明街道裕龙六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银艳也是“优秀”:“新一年还要继续加油干!”春节期间,她继续坚守岗位,在社区“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值班。


  调研更务实,宣讲说白话,顺义区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题成常态。“我们出台多项规定,落实区级领导干部每季度到基层下访接待群众不少于1次,镇街领导干部每月不少于1次的目标,让干部沉到一线解难题、促发展。”顺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笋说。


  这个年,北石槽镇下西市村84岁的独居村民段克珍过得不孤单。初一一大早,村里“伴夕阳”志愿服务队的许娜和贾平就来到老人家中,帮着干家务,陪着唠家常。


  变化始自2024年4月。北石槽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刘俊领到下西市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逐户走访后,他发现村里老人不愁吃穿,缺的是情感陪伴。于是发动村里有志助老服务的年轻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如今服务队成员发展到10人,有本村大学生、租住在村里的外地年轻人……大家排好班,节日期间“不打烊”。


  “有了服务队,老人舒心,家人放心,村里敬老助老风气越来越浓。”志愿者许娜说,志愿服务也让过去“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体会到家务辛劳,现在在家也会多分担些家务。


  党风政风促进乡风民风之变,也塑造家风。


  在顺义,树榜样是好风气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2024年,顺义区通过镇街干部发现收集,累计褒奖基层好人好事2400余件。榜样作用咋发挥?区里让“好人”上台宣讲,镇街活动给佩戴大红花。当地人这样说:有了好榜样,都要有个样;做得有了样,也能成榜样。


  榜样触动身边人,带动家里人。获评顺义区志愿服务“特别奉献奖”的居民暴晓燕,10多年来献血超6000毫升。镇里给她送来表扬信,还把信送到女儿冯轩锐的学校。在校园广播里听到妈妈的名字,冯轩锐很自豪:“同学们现在都认识妈妈,以后我也要做妈妈这样的人!”


  2023年以来,顺义区向榜样所在单位、子女等近亲属所在单位或学校寄送表扬信千余封,以涵养家风培育乡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好家风,社会的好风气才有支撑。”顺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耿晓婧说。


  “好风气望之无形,却润物无声,是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向上的坚实支撑。”顺义区委书记龚宗元说,“近年来,顺义区推动各单位在开展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时体现‘倡导好风气、遏制不良风气’的导向。我们将继续秉持做潜绩的心态,以党风政风为引领,带动形成好乡风、好家风,积极营造‘顺义好风气’,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个县,办事不必喝酒了


  适逢春节,时隔两年回到家乡河南汤阴县,深感党风政风更清朗,乡风家风也更好了,一幅文明新图景跃然眼前。


  回乡欢聚,见到老同学的“发小”——杜甫。名同诗圣,却是经商高手。干过建筑工程,去年办糕点厂,取名“满谷食品”。


  前些年,春节“跑关系”、要欠款,杜甫常忙得脚不沾地。今年春节前,正逢新厂从审批到落地开工,3个多月,杜甫没张罗一场求人办事的酒。


  “都说在县里,亲戚连亲戚、办事靠关系。现在不灵了,越是熟人,越避嫌哩。”杜甫说。


  “避嫌,会不会避事?”我禁不住问。


  “服务反而更好了。”杜甫讲了一个汤阴县待商的“怪事儿”——两不接触。项目征地时,企业与群众不接触;办审批手续时,企业与职能部门不接触。


  “两不接触”,谁来办事?


  “专职代办员全程代办。投产后,县、乡、园区还都有分包干部,有事即到、无事不扰。”杜甫说。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


  回儿时生活的镇子,路过任固镇梁儿寨村,见到村支书司有林。谈话间,他非常感慨:“村集体有二三百亩机动地,12年没收上承包费。还有的党员干部超低价、超长期承包,村民咋能没意见?”


  去年,县里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成立“农村集体机动地专项整治”专班,决心根治顽疾。通过大数据建模、卫星图片叠加等方式,摸清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现状。


  “我们村主动申请,先做试点。”司有林说。打开数字地图,情况一目了然——村西北角的大片机动地,由党员司廷保承包,占全村机动地的1/3。


  司廷保也委屈:40多年前,村集体发包机动地,谁都怕赔,谁都不接,“是村干部劝我干。换了几茬果树,才结了果、赚到钱。”


  司有林一次次登门,终于成功劝说。按照程序,收回土地,公开发包,司廷保承包109.5亩、为期4年,每亩每年600元,继续种苹果。


  到去年底,全村收回承包款8万多元,待收10万元。“有的外出务工,没来得及交款。”司有林说,趁着春节,村里开了个座谈会,“一来和大家通报村里工作,二来督促签约付款。”


  公平办事矛盾少,乡风变正心气顺。


  试点见效,全县整治迅速推开。收回的土地重点打造优质小麦、特色杂粮等产业。新增的集体收入,用于移风易俗、帮扶孤寡老人等,密切了干群关系,优化了基层政治生态。


  伏道镇南申庄村,大年初一到这里,正赶上热闹场面。


  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会牵头,用村民捐助的钱,组织65岁以上的老人合影,每人发一袋面、一桶花生油;给全村10岁以下孩子发红包,每人10元钱;组织青壮年参加拔河比赛,胜负均有奖。


  “目的只有一个,在活动中增进感情,涵养良好家风,让村里充满崇德向善的气息。”南申庄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会会长师学现说。


  照相、取面、拿油……中午11点,100多位老人走过戏台。参加拔河比赛的村民拉绳、加油,欢声笑语充盈广场。


  嬉笑人群中,突然闪出一个熟悉面孔——开理发店的孙利霞。


  孙利霞的百俪美发店,就在我家门口。理发店前台放着一本红彤彤的“志愿服务登记册”。一问方知,县里号召理发店参加志愿服务,每周四上午,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已有20多家店参与。“红本本就是传家宝,要传给下一代。”孙利霞很自豪。


  传统文化浸润人心,也润泽家风。汤阴县是岳飞故里,“精忠报国”早已融入汤阴人的血脉。做官做事守“廉”关。距南申庄村6公里远的一处廉政教育基地,展出历代廉吏事迹。


  在故乡汤阴,说起这个春节,大家都觉得风气一新,“过年清清爽爽,大家高高兴兴,多好。”杜甫说。




















干净清爽 化风成俗


  新春佳节,孩子们耍得欢。小侄子手和脸玩脏了,却不肯洗,家长耐心劝:过大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舒服。


  春节,有穿新衣、搞卫生等传统习俗。而清淡饮食、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等理念,也在转化为习惯。


  走亲访友,是人之常情、人间真情。党员干部当牢记:“真情不虚就是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情不私就是要砥砺品德、刚正无私,真情不妄就是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亲而有度,清爽拜年祝福;清而有为,了解所需所盼,就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春节,正是化风成俗的时机。中央八项规定是铁规矩、硬杠杠,要外化于行,更要内化于心,化成崇清尚廉的自律和自觉。党员干部利用春节修养身心、砥砺自我,抵制歪风、弘扬正气,就能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廉洁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2月3日第1版,原标题《党风政风为引领 乡风家风更文明 北京顺义好风气(新春走基层)》,记者:王洲;《清清爽爽 高高兴兴 过年不累 河南汤阴风尚新(新春走基层)》,记者:马跃峰;《干净清爽 化风成俗(今日谈)》,作者:邹翔

本期编辑:石磊、林帆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