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审计机关服务保障中部崛起战略贯彻落实工作侧记
湖北,具有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的鲜明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赋予了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
近五年来,湖北省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作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战略部署,明确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面对中部地区崛起这道时代考题,如何践行审计使命、贡献审计力量?湖北省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要要求,全面深入推进高质量审计,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审计支撑。
促进畅通内外循环
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是湖北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之首。新发展格局背景之下,湖北抢抓历史机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内循环促进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促进内循环,2020年以来,湖北省陆续出台了《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等,以钉钉子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营商环境究竟建设得怎么样?审计来把脉。2022年,湖北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开展24个市县区2019年至2021年涉企发展环境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部分地方存在拖欠工程款、涉企违规收费、房租减免和融资担保优惠利率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细化政策落实措施、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全面整治收费罚款、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等审计建议。该厅报送的关于部分市县区惠企政策落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审计专报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省领导批示要求督促整改,确保问题清仓见底。湖北省人民政府2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审计整改,省政府政务督查室、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省审计厅、省营商办等四方联动,赴襄阳市、鄂州市等6地现场督察整改情况。通过整改,各地各部门应退尽退、应补尽补资金6.73亿元,追责问责59人,完善制度办法31项。
能否有效控制成本是衡量营商环境是否优化的关键。湖北省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8个方面出台了47条具体措施,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2023年至2024年,湖北省审计厅对25个市县区开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围绕市场主体行政收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用地用房成本、物流成本以及融资成本的“清、减、降”展开,并将“惠企政策落实”列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模块。审计揭示了涉企收费管理不规范、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惠企奖补资金分配管理不合规等问题,全省营商环境大会着重通报了这些问题,审计成果得到进一步运用。通过审计整改,16个市县清退违规收费,11个市县减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租金1000多万元,8个市县加快拨付专项资金1.72亿元。
为巩固“双循环”枢纽地位,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湖北省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湖北省审计厅适时开展了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交通、大型桥梁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审计和重要交通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提供审计保障。
作为内陆开放“空中出海口”,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62条,机场辐射形成的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临空经济区审计部门聚焦中心大局,加强对机场双回路迁改、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等重大项目建设、园区发展、政府债务管理、国资国企改革等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2022至2023年两年里,共指导或直接实施投(融)资审计项目36个,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8917万元,审减和节省财政资金3492.27万元,在推动临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开展科技创新
近年来,湖北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目前,全省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63家,新型研发机构47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提高到62.5%。
湖北省审计机关积极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建成科技强国重要战略支点。
一方面,加强对科技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审计监督。《“十四五”湖北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审计要聚焦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金和科技重大专项引导基金使用情况,促进重大科技攻关有效实施、科研项目管理持续改善。在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关注财政部门科研经费预算安排、经费拨付、结余资金管理等情况,推动解决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分配不科学、拨付不及时以及管理考核僵化等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科研单位和高校在简化预算编制、推行经费“包干制”、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加大成果转化激励等措施的落实情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在教育领域审计中,重点关注教育政策落实、办学目标实现、资金项目管理等情况,助力搭建一流人才梯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持。近几年,在对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湖北省审计厅深入揭示部分高校科研项目未开展绩效评价、逾期未结题、经费管理不规范、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报送的《省属高校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分析及对策建议》,得到省政府重视,助力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审慎评判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旗帜鲜明为科技创新“减负”。2020年,湖北省审计厅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审计容错纠错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具有政府引导基金性质的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基金、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强化人才发展、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审计都要客观审慎评价。2021年,该厅制定了《关于改进我省财政科研经费审计的若干措施》,明确对有利于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有利于实现科技创新目标、有利于提高科研资金使用绩效的创新举措,审计要坚决支持,鼓励探索。
促进保护生态环境
湖北省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湖北省把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实现形式,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
2016年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湖北省审计厅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审计,聚焦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大重点领域,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重要抓手,同步开展水资源、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审计,守护长江安澜。截至2023年底,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1000多个,涉及领导干部1600多名,审计查出违法占用土地、违规排污、乱砍滥伐、非法开采等违法违规问题6000多个。
立足“一江双廊两库四屏一平原”生态修复总体布局,湖北省各级审计机关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强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流域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以及长江、汉江流域禁捕退捕审计,注重从制度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助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5年里,审计促进各地出台制度100多项,有力推动长江生态修复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督促沿江县市完成440多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综合治理长江沿线水土流失面积170多万亩,搬运充填土方835万立方米;督促沿江矿山加快综合治理进度,504个矿山3.6万亩生态复绿,达到绿色标准。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守护好丹江口水库这一库碧水,自2021年以来,十堰市审计局先后对库区6个县、36个乡镇、10个自然保护地、1个国家地质公园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对南水北调资金项目、市本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全市生态环保资金进行了审计,推动完善河湖长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9项市级层面制度,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202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66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26座大中型城市1.08亿人。(李春艳 朱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