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生前往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开展课程实践

文摘   2024-09-25 23:33   广东  

2024年9月22日上午,在刘鹏飞、张姿丽、包格根等作物学科老师带领下,2024级农艺与种业、作物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共50余位研究生前往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开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原理与方法》、《高级耕作学》课程实践。本次课程实践依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与水稻所承办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开展。课程实践主要包含水稻野生种质资源圃参观和甘薯种质资源圃参观两部分内容。

首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所长何秀英研究员介绍了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的情况。何所长指出,作为水稻的基因宝库,野生稻与中国水稻育种革命始终息息相关,我们熟悉的增城丝苗米,正是杂合了增城本地野生稻的优良性状基因才得以如此美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里面丰富的种质资源让同学们目不暇接,看着很多形态就像杂草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同学们也感叹神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听工作人员在讲解普通野生稻有叶耳,野草没有叶耳,有些野生稻长势旺盛,分蘖几十条之多,都是宝贵的育种材料,为了避免不同种质资源之间混杂,需要及时减除分化的幼穗。直立、紧凑型的药用野生稻,叶片形似小竹叶、旱地栽培的疣粒野生稻。通过参观同学们感受稻野生稻这一珍贵物种的魅力,也认识到野生稻的重要性,认识到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参观完稻圃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洪彦彬研究员详尽介绍了世界、中国甘薯种质资源概况,强调了种质资源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承担国内外甘薯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价鉴定、保存与分发利用等工作情况。甘薯资源圃内更是拥有近3000份的甘薯种质资源,成为了国内外甘薯种质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杨义伶副研究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内甘薯种质资源,以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用途为中心,包括鲜食类型甘薯、加工类型甘薯、特用类型甘薯、菜用类型甘薯、观赏类型甘薯等;向同学们普及了红薯种植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广东地区红薯的种植区域、红薯什么时间种、种植材料为种苗并非种子等;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甘薯资源的不同保存方式,讲解了甘薯杂交技术和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在脱毒种苗的生产过程的应用及甘薯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杨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甘薯种质资源种植保存资源圃、甘薯杂交圃、参观了甘薯杂交的过程,并介绍了甘薯杂交砧木(树牵牛)嫁接之后杂交的过程,以及新收集的种质资源的考察鉴定圃和温室种植保存种植资源圃。

在展示基地,同学们观摩了新品种甘薯,如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广薯菜2号”、蔬菜专用型抗病甘薯新品种“广菜薯5号”,以及富含花青素的“广紫薯2号”,并且参观了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后代培养苗培养瓶。参观之余,大家品尝了甘薯品种“广薯133”和“广薯87”的烤红薯的品质,感受着它们独特的口感与风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和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魅力。

实践结束后,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保护种质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感受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改变。作为农业科学领域的未来接班人,他们表示将秉承前辈的科研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种业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往期回顾

23级农艺与种业班研究生前往从化开展《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


农业与生物学院21级农艺与种业研究生到从化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图文编辑丨农生院

排版编辑丨李星悦

初审丨徐文轩

复审丨梁佳勇 李城

审核发布丨周超雄 张金凤

仲恺农生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