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10个投资原则

财富   2024-12-21 23:53   广东  


作者:老喻

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


聪明的人容易犯两类错误:

1、因为觉得聪明很容易,所以低估他人的愚蠢。

2、因为凭借聪明而有奶吃,更会低估自己的愚蠢。

第2条的后果更严重。‍‍

聪明人在别的领域,可以用自己的绝顶聪明来补偿愚蠢之处,而且往往颇有盈余。

但是在投资领域,这可行不通。

聪明人在别处可能因为聪明而被宽容;

聪明人做投资则往往因为聪明而被惩罚。

就投资而言,聪明人首要的是克服自己的愚蠢,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然后才是发挥自己的聪明。

本文的框架来自《行为投资原则》一书。该书中规中矩,作者算是聪明、诚恳、正确,读起来也有启发。以下大约有一半以上内容是我的随想。

原则1
控制你的行为
投资者的主要问题,也是他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本杰明·格雷厄姆
思考:控制行为很多时候是句空话,也许只有职业投资者才能做到(也许也不能)。
所以,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学习奥德赛,提前定好规则,然后将自己的耳朵堵住,让人把自己捆在桅杆上
定投合适的指数基金,基于能力圈的价值投资,也许类似于这种逻辑。
心理账户也是个好工具。
提前将自己的钱分成几个心理账户,其中有一个是长期投资的,设置一个长期的自动向你的投资账户打款的流程,并且额度会随着薪水的增长而提高。
原则2
不要拒绝顾问
思考:这很难哈,因为屁股决定脑袋,通常大多数顾问和你的屁股处在有些矛盾的位置。该书中有个我很喜欢的有趣观点:
利用财务顾问的最佳方式是将其作为行为教练而不是资产管理人员。
摘取一段如下:先锋基金公司的《顾问的阿尔法》很好地量化了投资顾问在许多日常活动中价值增值上的贡献(以基点(bps)为单位),其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资产再平衡:35 bps ·资产配置:0~75 bps ·行为教练:150 bps 有趣的是,以上数据显示行为教练比其他两个与金钱管理更相关的活动能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大约3%的额外回报中的一半应归功于行为教练,或者说归功于其阻止客户在恐惧或贪婪的时候做出愚蠢的决定!所以说,有时让顾问管理你的情绪比管理你的金钱更有价值。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感悟:
房子的设计师主要是用来阻止业主干傻事儿的。
进而言之,赚钱这件事情,非常难当甩手掌柜。
投资股票,可能是当甩手掌柜最好的方式,但是也会付出相应的成本。
一个不懂经营和生意本质的人,很难用价值投资的方式投资股票。
买基金这类看似外包给聪明的专业人士的方式,则会在享受甩手掌柜权力的时候,付出相应的代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甩手掌柜的甩手程度,对应的是另外的付出程度。
其中,永远都需要独立思考。
如果甩手掌柜不仅甩手,还甩去了独立思考,结果会很悲催。
原则3
麻烦就是机会
在最悲观的时候买入,在最乐观的时候卖出。
——约翰·邓普顿爵士
那么,你认为现在够麻烦吗?是机会吗?
本·卡尔森发现:
“市场回报最好的时期,往往不是从好到更好的时期,而是发生在从糟糕到不那么糟糕的转化时期”。
这段话非常聪明,其中至少有两个亮点:
a、赚钱未必依赖于好的市场,而是好的波动;
b、好的波动,即使是在一个“垃圾时间段”也可能发生。
说起如何在跌宕的局面下站住,去年春假在茂宜岛,第一次玩儿桨板,我发现站稳的秘诀是,不要盯着脚下,稍微望远一些,感受波浪,随之起伏。
投资和养育孩子也有相同之处:
“投资就像培养青少年,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要注重长远的成长,而不是盯着每时每刻的日常琐事。”
书中给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建议:
列出一份你中意的、目前股价有些过高的公司的名单,下次当市场波动使其价格更具吸引力的时候,坚决购买。

原则4
避开情绪的影响
如果你觉得投资是一种娱乐,并且感觉很有趣,
那你可能赚不到钱。真正的投资是很乏味的东西。
——乔治·索罗斯
金融作家沃尔特·白芝浩写道:“所有人在最快乐的时候都是轻信的。”
愤怒的时候,恐惧的时候,也是一样。
书中给出了十个管理情绪的建议:
(1)进行高强度的锻炼。(2)重新定义问题。(3)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4)与朋友交谈。(5)不要马上做出反应。(6)转移注意力。(7)标记你的情绪。(8)写下你的想法和感受。(9)挑战灾难性的想法。(10)控制一切可能的方面。
因为情绪导致的偏差,所有有时候我们要进行行为校准,一个具体建议是:
建立一个小额的投资账户(大概占你总财富的3%)来进行各种试验,要注意将这个账户与你的长期投资分开。

原则5
你只是个普通人
你没什么特别的。你并不是一片美丽而独特的雪花,
你只是一个同样易腐朽的有机物集合,跟其他人一样。
——强克·帕拉纽克,《搏击俱乐部》
呃,你觉得自己普通吗?
各种励志文章都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呢?
各种大师的炫耀文又让我们觉得人家是神我是渣。
谁又不是普通人呢?
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
库克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要求人们对一些正面事件(如中彩票、找到终身伴侣等)和负面事件(如死于癌症、离婚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进行打分。
结果不出所料——参与者高估了积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达15%,低估了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达20%。
原则6
专注于自己的需求
所谓的有钱人,
指的是那些资产比他的连襟多100美元的人。
——H. L. 门肯
别去比较。
比较是万恶之源。
只算自己的帐,别管被人赚多少。
正如贾森·茨威格(JasonZweig)所说:
“投资并不是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别人,而是在你自己的游戏中做好自己。”
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连天才也无法例外。
当年人们炒作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牛顿也因此变得更富有了,然后拿着本金和收益退出了市场。
“但当牛顿早早离场的时候,他的许多朋友(远没有那么聪明)看到股票继续飙升而选择继续持有。
尽管牛顿已经安全了,但由于他无法忍受他的朋友和邻居的财富超过了自己,于是不久后重新买进了处在泡沫顶端的股票,直到股价开始暴跌。”
牛顿当年也许在想:我怎么能允许那些蠢家伙比我赚得还多呢?
还有,因为投机而赚到的钱,真的很难真正进自己的口袋。
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离开狂欢的舞会。
原则7
不要轻易相信预测
智者不博,博者不智。
——老子
股市是无法预测的。
书中写:逆向投资者大卫·德莱曼(David Dreman)发现,华尔街大多数(59%)的“有共识的”预测都因差距太大而变得毫无参考价值——与实际结果的差距高达15%。
德莱曼进一步分析了1973~1993年接近80 000次的预测数据,发现只有1/170的预测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在5%以内。
所以,基于预测进行投资也是危险的。
思考:“这个人绝没有先见之明。这个人绝没有先见之明。这个人绝没有先见之明。”
提问:“这个预测是基于概率的、可测量的,并且是充分研究过的吗?这个人以前的预测准确度如何?”
原则8
一切都会过去
许多现在衰落的将会复兴;许多现在荣耀的将会衰落。
——贺拉斯(古罗马诗人)
林肯说过:
“据说,一位东方君主曾要求他的智者给他一句忠告,这句忠告无论何时、无论什么场合都适用。智者送给他的忠告是‘这也都将过去’。
这句话多么令人印象深刻!在骄傲的时刻多么让人警醒!在悲伤的时刻多么抚慰人心!”
均值回归,像地心引力一样,无法逃避。
例如,厉害的基金经理通常坚持不了多久。(也有极少例外,时间要很久,而且谁知道是不是幸存者偏差。)
但是,我们该如何区分均值回归马太效应呢?
例如,这些年,那些科技公司似乎是越来越大的。
所以,对于普通人,以合适的方式买好的市场的低佣金的指数基金也许是合适的。
原则9
多样化要有所取舍
我想我的公式可能是:梦想,多样化,永远不固执。
——沃尔特·迪斯尼
太多成功人士喜欢强调自己的集中。例如芒格和巴菲特都强调集中于几个大机会。
但是,他们不是普通人呀。
据说犹太人的早期传统是:1/3用作商业经营,1/3是现金储备,另外1/3是固定资产。
“事实上,多样化和再平衡已被证明平均每年可以帮助你把业绩提升半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初看起来可能很小,但你要意识到在你终身投资计划中,它会以复利的形式发挥作用。”
投资者的心灵修炼》中提到的欧洲、太平洋区域和美国的股票,1970~2014年,按年计算的回报率如下:
·欧洲股市:10.5% ·太平洋区域股市:9.5% ·美国股市:10.4%
“回报率看起来差不太多,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如果所有的股票市场合并后,平均加权并且每年年末再平衡后会发生什么——投资组合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回报率为每年10.8%,比任何单独的股市的回报率都要高!
这只能说是多样化投资的奇迹!每个市场都有表现好或者不好的年份,自动再平衡让你卖掉盈利的股票,买入下跌的股票。”
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方差损耗”(variance drain):
它指的是在以高度波动的方式投资时,波谷的低值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将加倍,即使算术平均数相同,方差损耗对累积财富的影响也可能是巨大的。
这里指的其实是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的差别。后者才决定了财富的整体增值。
我喜欢的《避风港》一书,基本上就是讲这一个概念。
例如以下两个看起来算术平均值都是10%的投资,真是结果并不相同:
1、你投资“产品a”100 000美元,共两年,每年上涨10%,最终总价值为121 000美元;
2、你投资“产品b”100 000美元,两年的回报率分别为-20%和40%,同样实现了算术平均每年10%的回报率。该投资只值112 000美元,比另一部分波动性较小的投资整整少了9000美元。
但在现实中,没准儿投资了产品b的人会显得更厉害,毕竟他拿到了40%年年回报率的惊人成绩。
实际上呢?产品a当然是赢家。
行动:要实现资产类别的多元化,则投资组合中至少要包括国内股票、国外股票、固定收益资产和房地产。(作者是在米国哈,请批判性学习。)
原则10
风险有规律可循
10月在股票投机上是一个特别危险的月份。
其余同样危险的月份是7月、1月、9月、4月、11月、5月、3月、6月、12月、8月和2月。
——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
前面提到了波动性对几何平均值的伤害,这一节里,作者写到:
“使用波动性来衡量风险的优点是其非常简单且易于衡量,能被写入报告,并可以被优雅(大部分是无用)的数学模型所描述。
但是利用波动性作为风险的指标的危险更大:它实际上完全没办法去衡量它本应该去衡量的东西。”
霍华德·马克思给出了解释:
学者们把波动性作为风险的代名词,只是为了方便起见。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计算公式找到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既可以从历史上找到根据,也可以据此推断未来。波动性符合这一要求,其他形式的代名词不符合。
然而,问题在于,我不认为波动性是大多数投资者关心的事情。我认为,人们之所以拒绝投资,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资本的损失或低得令人无法接受的回报率,而不是波动性。
对我来说,“我需要更多的上涨,因为我担心我可能会亏本”要比“我需要更多的上涨,因为我担心价格可能会波动”更有说服力。是的,我相信所谓“风险”(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有多大可能会赔钱。
那么,到底什么是风险呢?--
风险定义:资本永久亏损的可能性和我们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梦想生活的可能性。
嗯,看起来这个定义很明晰也很聪明。
简单来说,千万别用自己不能输的钱去赌。
说起风险,不得不再说一下股票。当然,书中所有讨论都是米国的市场,咱们批判性参考:
杰里米·J. 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中说,在自19世纪80年代后期至1992年的时间里,如果以每30年为一个周期,股票的表现总是优于债券和现金;
如果以10年为一个周期,股票在80%的情况下表现得比现金好;
如果以20年为一个周期,股票也从来没有亏过钱。债券和现金,就基于波动性的衡量标准而言,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实际上它们从来没能战胜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对波动性的描述,塔勒布也提过,和概率有关,算是好玩儿:
如果你每天检查你的账户,你将有41%的可能看到损失。而我们知道损失带来的痛苦感是收益带来的快感的两倍,这将让你感到非常难受!
而如果每隔5年看一次,看到损失的可能性只有12%。
而如果你每12年看一次,你永远不会看到损失。
12年似乎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实话说,真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祝福大家都活久一点儿,向巴菲特和杨振宁学习。
霍华德·马克思说:
“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看到大多数投资者的业绩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损失多少,有多严重,而不是取决于他们盈利的程度。
熟练的风险控制是老练的投资者的标志。”
伯恩斯坦(《与天为敌》的作者)认为:
“风险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化我们对结果有控制权的领域,最小化我们对结果完全无法控制的领域,但是我们无法得知这其中的因果关系。”
里面有个例子,本来是说波动性的,我倒是觉得可以作为很好的“做人道理”--
纳西姆·塔勒布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精确地在6点整下班回到家。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有时即使他只是晚到家5分钟,他的家人也会担心他的安全。
我们设想另外一个人,每天都是6点左右到家,有时候是5:30,有时候是6:30。他到家的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的家人不会那么担心。除非某一天他回家时间偏离得异常大。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做人其实可以适当的冷热不匀,不然你总是均匀地做一个好人,有稍微不好一点儿,人家还很有意见呢。
再往深处,大概就是富兰克林的智慧:
永远不要让人家知道你心底在想什么。
当然最好的朋友例外。
最后
以上10点,最后概括而言,还是一个人如何将自己打造为一台理性的决策机器,但又要接受这台机器的先天不完备,例如太感性,太冲动,太迷恋故事,太受欲望支配。
进而,在承认这些无法改掉的缺陷基础上,我们如何为自己设计一个奥德赛式的史诗之旅,并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拴在桅杆上。
在过去数十年,聪明人思考的是如何成为赢家,如何赢得更多。
在未来数十年,聪明人也许应该重新思考:
如何避免成为输家,在不得不输的时候输得更少。
然后,在或糟或好的时间里,凭借理性,依然能够赚到钱,并守住不能输的钱。


— THE END —

作者:孤独大脑(lonelybrain),可能是最烧脑的公众号。

往期精选

↘记得点亮“在看”,支持生意人~



生意人
传递财富资讯;行业动态,盘点商道,分享价值干货!从创富精神,人脉,到商业模式等方面解读!是成功人士,商业精英,年轻创业者值得关注的信息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