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国老年报》以题为《赓续吴文化 讲好吴中故事——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有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同志》头版头条报道吴中区老同志发挥优势作用的经验做法。
下面,请随晓晴一起围观点赞吧!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历史积淀深厚,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在吴中,有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同志,他们致力于吴文化的研究、传承和活用,用笔墨、文字和声音展示吴文化的魅力,共同绘就“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美丽画卷。
地方志书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价值,该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是编修村志、社区志的一支重要力量。
金惠华、须泉元等一批老同志发挥自身在村中的号召力,积极促进改善村风民风、传承乡村文化、延续传统文脉。他们当中有人负责主持修志工作,有人负责编写某个章节,有人负责调查村史、采访当事人,还有人负责征集老物件。金惠华退休后担任吴中区东山镇方志办主任、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6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相继出版了中国名镇、村志4部,江苏名镇、村志4部,传统镇、村志9部,字数超200万字。近年来,吴中累计出版各类村(社区)志36部,创造了村(社区)志编修省级以上的“十个第一”,包括全国第一批中国名镇志《甪直镇志》、全国第一部全媒体志书《东山镇志》、全国第一个乡镇级方志馆“东山名人馆”等,老同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中区政协原主席、老干部文学社社长张建祥,退休后重拾诗歌之梦,他以诗言志,融合吴史吴风,创作了许多生动、清新的诗歌作品。作品集《吴门诗韵》收录了他从1983年以来发表在报刊、网站上的123首诗作,这些诗作记录着时代变迁的足迹,展现了新时代吴中人民奋进新征程、全面建设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崭新风貌。
吴中“晚晴讲师团”成员张志新,从1973年开始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曾任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退休后,他配合有关单位主编了《紫金庵》《古村的味道》《兵圣遗踪》等书籍。
吴中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钱兴生,2013年帮助苏州市钱镠文化研究会挖掘本地历史文化,撰写了75万字的《钱氏春秋》,2017年,他协助区孙子兵法研究会编写了87个故事50多万字的《传说孙武》。
老同志们还关注着吴方言的传承和保护。
吴中区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晚晴讲师团”团长蔡正信,退休后坚持到机关单位、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和企业给党员干部送党课,他用吴语讲课,深受老党员的喜爱。
曾担任吴中区工商联副主席、秘书长的朱荧,2022年暑假在“‘运·育’亲子研学”活动中为孩子和家长授课,他讲授的《学说苏州话:伲一家门》,对“吴地方言中的家庭称谓”进行深入解读,带领青少年领略吴文化的独特魅力。2023年,作为“朱伯伯讲吴文化”的主讲人,朱荧先后做了《说说苏州的非遗系列》《学说苏州话系列》等课件,参与“吴中娃娃爱阅读”等系列活动。他说,每当看着孩子们听讲时那充满渴望的眼神,自己就仿佛回到了30年前站在教室讲台上的岁月。“退休后我有了新目标,那就是讲好吴中故事,传播好吴地文化。”
END
晚晴吴中出品
图文:吴晓晴
编辑:金娟
审核:满华阳
签发:陈卫华
扫码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记得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