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川贝母

文摘   2024-10-14 18:53   江苏  




传承民族国粹 弘扬中医药文化




入药部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主要产区

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


性状特点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以整齐,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作用功效


中药材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痛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临床应用


热痰、燥痰证

• 治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常与桔梗、枇杷叶等同用。

• 治阴虚肺热,咳嗽,喘促,口燥咽干者,常与麦冬、百合、款冬花等同用。

瘰疬,乳痈,肺痈

•治痰火郁结之,常与玄参、牡蛎同用。

•治热毒壅结之疮疡,乳痈,常配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

•治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常与桔梗、紫菀等同用。


含有川贝母的复方制剂


•川贝枇杷糖浆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牛黄蛇胆川贝液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热痰、燥痰咳嗽,症见咳嗽、痰黄或干咳、咯痰不爽。

•蛇胆川贝糖浆

清肺,止咳,祛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妙灵丸

清热化痰,散风镇惊。用于外感风热夹痰所致的感冒,症见咳嗽发烧、头痛眩晕,咳嗽、呕吐痰涎,鼻干口燥、咽喉肿痛。

•二母宁嗽丸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小儿至宝丸

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煎煮方法


川贝母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3~9g;研细粉,每次1~1.5g

川贝母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

此外,川贝母也可用于日常保健,常用食用方法如下:

 川贝炖雪梨:川贝与雪梨、冰糖炖,其化痰止咳、润肺养阴的效果更加明显

•炖汤:川贝、杏仁各10g,燕窝20g,冰糖未适量炖汤。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补肺养阴的作用


注意事项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用药期间需注意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

 忌用铜、铁器煎药


浙贝母和川贝母区别


二者功用基本相同,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然浙贝母苦寒,长于清肺化痰,宜治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川贝母性偏甘寒,长于润肺止咳,宜治肺热燥咳、虚劳咳嗽。

至于清热散结之功,虽然二者均有,但以浙贝为胜。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蓝天园家医工作室

便民取药点

开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14:00-16:30

每周四上午:8:30-11:00

(只刷医保卡,不收现金)

文字|冯颖

编辑|陈慧

审核|陈静

鼓楼区凤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尊老敬老用爱奉献,真心诚心友善服务!您身边的一所精于全科医疗、公卫服务、慢病管理、老年病专科、健康咨询的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