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弹性评价流程

科技   2025-01-22 07:58   山东  

微信公众号: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加入知识星球:网络安全运营运维 下载文件


网络弹性评价流程



网络弹性评价流程为三个阶段,包括要素识别、指标设定和指标评价:


要素识别,包括评价对象要素识别、评价对象风险识别、评价对象运行状态识别。


1)评价对象要素识别:组织识别、业务识别、应用识别、数据识别、设施识别、网络识别、环境识别、管理识别;


2))评价对象风险识别:安全风险自评估结果和历年来第三方风险评估结果,形成系统风险指标以及风险变化量;


3)评价对象运行状态识别: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组件的最小集合以及最大集合。


指标设定,包括网络弹性三级指标设定、二级指标设定、一级指标设定、板块指标设定以及分阶段弹性指标要求。



1)三级指标设定:应包含预测能力、抵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


2)二级指标设定:应包含业务安全战略、业务完整性和连续性、业务架构安全等;


3)一级指标设定:应包含业务层、应用层、数据层安全保护等;


4)板块指标设定:应包含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弹性指标、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营的弹性指标、网络弹性的保障指标;

5)分阶段弹性指标要求:网络信息系统设计阶段弹性指标、网络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弹性指标、网络信息系统运营阶段弹性指标、网络信息系统变更阶段弹性指标。

指标评价,通过对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板块指标以及总体指标评价,得到组织所在各层面所具备的弹性能力,可对不同层面弹性能力的分布情况进行展示。



|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帮助网络安全从业者学习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