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来临,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全社会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校医共建成为了一种必要且有效的应对策略,它将家庭、学校和医疗系统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PART 01
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又称“世界精神卫生日”。
它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提议,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后开始实行;其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且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都会策划丰富多彩而周密的活动来庆祝“精神卫生日”,这些活动包括制作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设立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播放心理专题影片等。
2000年,我国首次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PART 02
青少年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今年的主题主旨与家校医共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层面来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信息爆炸使青少年面临过多的干扰和诱惑。
从家庭层面来说,一些家庭存在亲子关系紧张、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如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
从学校方面来说,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逐步加强,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
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加大对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社会组织也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PART 03
家庭、学校、医院形成三角合力
护卫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素养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则是系统传授知识和价值观的场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能够提供最准确、最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从专业角度帮助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只有三方通力合作,才能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家庭中和谐的亲子关系、积极的家庭氛围是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重要基础。学校里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早期筛查机制,都有助于在源头上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医疗系统则能够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为有心理疾病风险的青少年提供早期干预方案。
对心理障碍患者的关爱更需要家校医三方的共同参与。
家庭的支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依托,学校的包容和合理安排能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不至于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医疗系统则负责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PART 04
家校医共建的可实施措施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家庭、学校和医疗系统之间建立一个安全、保密的信息共享平台。家庭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孩子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等信息,学校可以上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人际关系等情况,医疗系统则可以记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评估结果、治疗方案等。通过这个平台,三方能够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全面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协同干预。
加强人员培训
针对家庭,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提高家长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对于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发现并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医疗系统则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也要培训他们如何与家庭和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
制定联合干预机制
当发现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时,三方应立即启动联合干预机制。家庭调整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学校为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安排心理辅导课程或个别辅导;医疗系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干预过程中,三方定期沟通,根据学生的恢复情况调整干预措施。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家校医三方联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例如,在社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可以到学校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服务;家庭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主题的家庭活动,如亲子心理健康对话等。
PART 05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组织架构调整与任务分工
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将成立专门的家校医共建工作小组。
明确家庭、学校和医疗系统在共建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职责。例如,家庭主要负责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及时反馈孩子心理变化等;学校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问题预警机制等;医疗系统负责提供专业的心理评估、治疗和培训等工作。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家校医共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从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关注程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医疗系统与家庭和学校的协作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调整工作计划。
促进交流与合作项目
心精委计划组织一系列促进家校医三方交流与合作的项目。
如举办家校医共建研讨会,邀请三方代表共同探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家校医共建示范项目,在一些地区或学校进行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全国推广;设立家校医共建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三方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干预方面的合作项目。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心精委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家校医共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营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重要问题。
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家校医共建成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
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医疗系统的力量,我们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实现早期干预、长期跟踪和有效治疗。
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的各项计划也将进一步推动家校医共建工作的开展,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拥有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转载: 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
策划:折星宇
编辑:折星宇
校对:荣冰 秦乐林 侯浩冉
责编:李茂黔
审核:闫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