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建区纪委监委官方微信
12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汪山土库 程氏家风传佳话》,推介我区廉洁文化阵地家风故事。请看详情——
汪山土库 程氏家风传佳话
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40公里处的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有一组规模颇为宏大的古建筑群落,这是清道光初年由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三兄弟筹建的府第——汪山土库。当地人多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汪山土库也由此而得名。
历史向前追溯,程氏族人于汪山土库聚族而居,逾经百年,历经七八代长盛不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余年里,这里名流辈出,共走出7位进士、21位举人以及100多位官员和社会名流。特别是清道光年间出现了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兄弟同为地方督抚的盛况,留下“一门三督抚”的佳话。程氏家族人才辈出,得益于其家族严格的家训和优良的家风传承。
庭训有方 矩范严明
程氏三兄弟出身农家,程矞采、程焕采是胞兄弟,其父程楷循规蹈矩、乐善好施,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父亲操守纯正踏实,教育子女知情懂礼守规矩,尊长敬贤勤读书。道光皇帝曾亲敕诰命,奖励他教子有方,称他“操修淳笃,矩范严明,术在诗书,克启趋庭之训;业恢堂构,实开作室之模。”程楙采与程矞采、程焕采是堂兄弟,他从翰林院赴任凉州知府时仅有布衣棉袍。临别之际,其父程达先嘱托他要以“清、慎、勤”三字为居官之要,即要做到清廉而不刻薄、谨慎而能决断、勤政而有恒心。程楙采热泪盈眶,遂将“清、慎、勤”三字作为座右铭,时常教育子女不能讲体面、摆阔气、求奢华。
清廉家风 惠及子孙
程氏家教甚严,尤其是三兄弟当上高官后对子孙要求更加严厉。在汪山土库程氏祖堂,悬挂着4个2米见方的大字:“忠、孝、廉、节”。这四个字不仅体现出程氏家规的精髓,也在程氏族人的世代相传下沿袭成风。
程达先训孙程鼎芬等:“汝父贵为中丞,外人唯恐诱汝不动,汝此须留意,当思孔孟尚有人毁,我仍唯闻誉言,岂我真贤于孔孟耶?如此一想,则凡誉我之言不攻自破矣”。程焕采自撰对联挂于堂中:“己甘常悯先人苦,能俭犹防后世奢”,以此来教育子孙。这副对联已然成为子孙后代的警示联。程楙采训子曰:“富贵无常。今日我贵骄人,异日人贵亦骄我。势位之危,危于朝露,可慎哉?”程氏家族非常重视子女读书教育,族中规定程氏后人都要进私塾就读,而且周边他姓子弟好学者和穷人的孩子也可免费入学。
廉洁奉公 严于律己
程矞采在广东督抚衙门堂中挂了一副对联:“充无欲害人心不忧不惑不惧,行可以告天事曰清曰慎曰勤”。程焕采在衡阳知府任上,兴利除弊,勤政为民,政绩斐然,但在生活上却异常节俭,常从家中带去自家腌制的豆腐乳、腌菜等。同僚问:“知府生活竟至如此?”他笑答,“对家乡的饮食颇为习惯。”
程楙采任安徽巡抚勤勉清廉。每到年末,他都要将皖省藩库存银清厘造册,因公事用款则豁免到工部备案报销,上缴款项不准丝毫借动,外省借款或下级上缴款项及时催缴以期日渐归还,所有经济往来账目均详禀道光皇帝。各州县前后任官员交接都要将钱粮、银米数据造册移交,由监督员算清,建立“三印册”,本州县一册,送府台一册,前任留一册,此后发生的往来要以此为基数,进行对照,以免接任官员此后虚报基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