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诸多节日中,如果要选择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那无疑是春节了。不得不说,春节确实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日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间的流转,关于春节的很多文化和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因此,我们熟悉的春节,或许不止一面。下面关于春节的11个冷知识,你未必都知道!
1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的祭灶(廿三或廿四)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
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2262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
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大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正月初六叫六六大顺。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
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相反。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律诗。前两联对诗人对自己年过四十却没能为官表示哀伤,后两联对和农夫一起推测天气,表现出自适之情。诗人借诗抒情,隐隐透露了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中的“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桃”即桃符,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考查的次数真的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历年事业单位试卷中关于此诗的题目不少于10道。若要给大家送新年福利,一首《元日》足矣!
以上的冷知识你们都知道吗?赶紧送给朋友们一起长知识吧!
🕐省联考公告已陆续发布!备考刻不容缓
👉华图红鲤399!带你快速冲刺
重塑公考网课,真正高性价比,只需399❗
多师并学→疯狂刷题→明师技巧,三阶段提升
✅50+老师,多角度剖析考点,提炼精华
✅精选5100道母题,掌握答题技巧
✅44种解题方法,提高实战能力
扫码立即购买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华图在线】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上岸就在前方🌈
图图陪你上岸✊
注:本文含课程及图书等营销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