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风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冷热防务长期招募(兼职)成熟作者、写手,要求熟知军事史和军事知识,在公众号或其他媒体发表过文章者优先。具体事宜请联系小编微信potereio。
飞机可能是这个世界进步速度最快的装备。从20世纪初诞生,短短百余年就已经难觅最初的影子了。与莱特兄弟粗糙、简陋的飞行者一号相比,现代飞机的航速、航程、载重等关键性能都有着质的飞跃。尤其冷战之后的岁月,超音速战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实现了五次更新迭代,每一次都有巨大的提升。
代价是,能够自主研发战机的国家越来越少。早先欧洲几个传统工业强国还可以保留较强的航空工业研发能力,到了四代战机,传统欧洲就只剩下法国一根独苗了!西欧其他国家只能联合起来,合力搞飞机。到了五代战机,似乎就只有中美俄三巨头在发力了。其他国家有的做出了看似不错的PPT,有的实现了所谓的首飞,但距离真正定型服役,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和自然界的趋同演化不同,战斗机这一神器融入各个国家对于空军战术现状与未来的理解,同时也映射了各国参差不齐的工业水平。因而差异巨大。
F-15
以第四代战机为例,在满足高机动性、强大的电子设备、超视距空战等基本能力外,在气动布局上差异巨大:美国F15采用双发、双垂尾、两侧进气的常规布局;F16则是单发、单垂尾、腹部进气的模式;法国的幻影2000是两侧进气、三角翼的布局;苏27、米格29,是苏联航空部门耗费大量心血搞出来的中央升力体机构……
新世纪初问世的四代机则流行起来了鸭式布局,包括中国成飞集团的歼10、法国达索的阵风以及欧洲多联联合研制的台风……
从这个角度看,已经量产的中美俄三方四款五代机差异明显,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问题。不过它们的差异还是太过巨大。其背后的原因确实复杂,笔者也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阐释一下自己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