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家第1433期】黄菲:铸魂育人:语文教学绽放民族共同体之光
文摘
文化
2024-11-03 00:23
山西
黄菲,女,壮族,于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广南县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写作,摄影,旅行,唱歌,跳舞,热心参加公益活动。曾有作品有《高山上的一棵青松——记李友明老师》荣获州级一等奖,《不一样的狂飙——纪念柯仲平有感》,诗歌《秋韵》散文《父亲从未远去》《平凡中的烟火》《一度芳华,心向党》见于不同媒体。
作者:黄菲
课堂,恰似浩渺知识之海洋,亦是璀璨文化之熔炉。每当伫立讲席,迎上孩子们那澄澈纯真的眼眸,心中便油然升腾起一股神圣使命感——务必要在他们那如诗如画的心田之上,播撒下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熠熠种子。鲁迅先生曾言:“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语文课本之中,那些经典绝伦的诗词、动人心弦的故事,可不正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华彩载体?引领着孩子们穿梭于古往今来之间,品味文字那如魔法般的魅力,渐渐地,孩子们领悟到,无论来自哪个民族,皆拥有共同的根脉与灵魂。汉字,那古老而又充满神奇魔力的符号,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厚重积淀,亦是我们伟大民族共同的精神瑰宝。诚如魏征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汉字,恰如民族之根本、文化之泉源。于语文教学的漫漫征程中,始终坚信,每一个汉字绝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更是承载着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与深沉醇厚的民族情感。犹记那次,我们于课堂之上共同探讨“和”这个字的深邃意蕴。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个看似简单的字眼,或许仅仅是和谐、和睦的象征。然而,当我引领他们深入探究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和”的内涵远非如此单一。它彰显着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超凡智慧,这种智慧既强调个体的独特魅力,又注重整体的和谐之美。正如费孝通先生所云:“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这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我们既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要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课堂之上,孩子们的思维如璀璨星辰般异常活跃。他们争相发言,有的讲述家庭中的和睦相处,分享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包容的温馨故事,那如春风拂面般的温暖令人陶醉;有的则谈及同学间的友好合作,展现学习和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喜悦之情,恰似阳光洒落心田。这些真实的例子,让“和”这个字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具体可感,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背后那浓郁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语文教学,绝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文字的解读与品味,引领孩子们触摸中华民族的文化脉搏,感受那份独特而又迷人的民族情怀。因此,在教授每一个汉字之时,我都会竭尽全力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愈发浓厚。他们开始主动地去探寻每一个汉字背后的动人故事,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民族深情。这种变化让我倍感欣慰,因为我深知,这正是我所殷切期望的——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铭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和”仅仅是一个例子,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深意。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去启发,孩子们一定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浓烈如火的民族情,也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践行“和而不同”的智慧,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写作,宛如心灵的深情倾诉,恰似思想的灵动翅膀,更是孩子们探寻民族文化底蕴、书写民族魂的重要通途。正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我始终鼓励孩子们用笔触去触摸那深邃如夜空的民族魂,去书写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得如同金色画卷般的午后,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我告诉孩子们,这绝非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写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浪漫旅行,一次对家乡、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回眸。孩子们纷纷拿起笔,陷入了如诗般的沉思。不一会儿,教室里便响起了沙沙的书写声,仿佛是孩子们与家乡、与民族魂之间的深情对话。在他们的笔下,家乡的山川河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那巍峨耸立的山峰,如巨人般守护着家乡的大地;那蜿蜒流淌的河流,似丝带般缠绕着家乡人民世世代代的记忆和情感。他们描绘着家乡的民俗风情,那些独特的节日庆典,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着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那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似绚丽花朵般绽放着民族文化的迷人光彩。更让孩子们动容的,是家乡人民在党的光辉引领下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丽篇章。他们写到了家乡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那如史诗般的历程令人感慨万千;他们写到了家乡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那如火焰般的激情令人心潮澎湃。在孩子们的笔下,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家乡人民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次写作练习,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他们明白了,自己不仅仅是家乡的一份子,更是民族复兴大业的接班人。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看着孩子们那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深感欣慰与自豪。我知道,他们已经用自己的笔触探寻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民族魂。这份民族魂,将伴随着他们成长,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而我也深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心去引导、去启发孩子们,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民族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写作,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也让他们的思想更加深邃如夜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鼓励孩子们用笔去书写、去表达,让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探寻、不断成长。我相信,随着他们笔触的深入,那份民族魂也将越来越浓烈,越来越璀璨夺目,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在语文教学的漫漫道路上,我始终坚信:知识不应仅限于课本,文化更需亲身体验。如陆游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我经常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踏入广阔无垠的社会大课堂。记得那是一个晴朗得如同宝石般的周末,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生动见证。孩子们好奇地围观着,不时发出惊叹之声,那声音如同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我则在一旁细细解说,引导他们透过这些文物,去探寻背后那如史诗般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青铜器”展区前,我告诉孩子们,这些青铜器不仅工艺精湛得令人叹为观止,更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信仰。他们纷纷凑近观察,轻轻抚摸着那些冰冷的金属表面,仿佛在与千年前的祖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历史古迹——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的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我站在庙前,给孩子们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那些关于信仰、关于坚守、关于民族精神的传奇,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崇拜。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他们开始明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这些文化和历史正是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回首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深感欣慰和自豪。因为我看到,在我的努力和引导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这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心去浇灌这些幼小的心灵之树,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和谐美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本刊责编:李竹青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投稿。我们将全力以赴,为阅读和投稿的您推开一扇朝霞满天、星光璀璨的轩窗。您美好的文字和图片,将会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分享!
发送稿件时请注意:
1、文章必须是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不可一稿多投。
2、体裁不限,可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
3、请附作者简介和照片一张,并将图文稿件一次性发送到邮箱,不要分开发送。
4、若稿件一月后未发出,可自行处理稿件。
5、来稿时请注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