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院史馆筹建办成员分别走访了原内科医生郭凤芹、刘秀芬,妇产科医生卢慧霞 ,她们为黄骅医学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市人民医院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回望历史,寻访前辈足迹,感悟并传承医者情怀、使命和担当。
刘秀芬,黄骅羊二庄镇齐庄村人,1942年出生,195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黄骅卫校护士班,因三年自然灾害,就读八个月后学校停办。刘秀芬老师被分配到黄骅县医院住院部实习。据他回忆,当时医院资源非常匮乏,人员不足,护理人员只有王阳春、邓盛开,王振久、沈淑兰四个人,住院病人有20余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克服各种困难,尽最大努力完成医疗救治工作。
前排左一:刘秀芬老师
80年代手术室
1961年黄骅县医院搬迁至(沈庄)现住址,刘秀芬老师被分配到外科手术室工作,1965年响应中央“六二六”指示精神,下乡到吕桥、周青庄卫生院,1969年下乡到羊二庄卫生院进行支援。1971年到沧州地区医院进修大内科一年,回院后从事内科医疗工作。1974年下乡从事四青工作,1983年调回黄骅县医院,先后在内科、急诊科、老干病房、内科门诊工作,1997年退休返聘后,内科门诊工作至2004年。
在4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刘秀芬老师始终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为医院的发展为黄骅卫生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在谈到对医院的期望时,她说:希望医院医疗技术再攀高峰,服务再上台阶,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卢慧霞,河北献县南河头村人,1948年出生,家乡读完小学及初中,1965年考入沧州卫校医士班,1968年毕业后,作为知青被派送到黄骅县吕桥镇中坛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年后被分配到羊二庄卫生院工作,1974年到黄骅县医院妇产科进修一年,进修结束后,留县医院妇产科工作,直至2003年。退休后返聘至我院老干部局门诊,工作至2013年。
卢慧霞医生回忆,当时妇产科和五官科在同一病区,妇产科大夫有刘江(“文化大革命”下放的天津254医院医生)桑桂金、杨美媛、尤秀荣,可开展剖腹产、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手术,大多是刘江大夫带着大家做手术。那时孕产妇子痫、前置胎盘发病率高,突发医疗急救特别多,大夫们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但大家没有抱怨,而是舍小家、顾大家,团队奋战,全力保障孕产妇安全。她说那时他家住的离医院近,几乎年年都主动请缨值年三十夜班。从事妇产科工作30多年,诊治、抢救的病人大多都已记忆模糊,但有两个病人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70年代末,一苗庄子村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回家后一天都在难受,家属托一亲戚找到她,叫她到家里给看看,听完病人家属的描述,她带上一些医疗处置器械来到了产妇的家中。只见产妇家屋里屋外全是人,都以为产妇病危。她查看产妇后,和她预想的一样,是产后尿潴留,经导尿后,产妇一切恢复正常,在场的人都惊呼“神医”。当在人们崇拜的目光中走出产妇家院子的时候,她说她自己觉得自己都高大了些,有一种说不出的医者自豪。还有一个病人,是在80年代末期,孕妇合并产前子痫,临产时血压高达190 /120mmHg,药物控制不理想,时有抽搐,产妇、婴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正值晚间,医护人员全部坚守在产房,血压监测、病情观察、胎心观察、抢救药物应用、产程观察……,大家忘记了疲劳,没有了困倦,只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尽最大努力挽救母子生命。东方破晓,随着婴儿出生后的一声啼哭,大家紧绷的神经才稍稍得到放松。婴儿出生后,产妇的血压也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母子得救了。医护人员这时才发现汗水早已湿透衣襟,浑身凉飕飕的,此刻,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得到了最好诠释。
70年代末妇产科医生合影(前排右至左:桑桂金主任、姬红霞医生、杨美媛医生;中排右至左:刘秀英主任、尤秀荣医生、张淑华医生、卢慧霞医生;后排右一:白秀丽主任)
1984年急诊科初创时外景
编 辑|田瑶
撰 稿|刘瑞东
审 核|刘云凤
终 审|辛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