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广大家长们道个歉。
从前我写过一篇有关孩子阅读的文章《让孩子爱上读书,可能只是需要这样一点仪式感》,在里面我曾这样说:
“人生的田地,种上小麦,收获金黄;种上鲜花,满园飘香。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不会野草丛生荆棘满地。
早点培养起孩子爱读书的习惯也是这样。当今社会,光色声影,外界诱惑那么多,孩子早一天爱上读书,自然也就早一天少了爱上玩游戏玩手机的威胁。
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呢?
并不难。
难的只是家长不肯多用点心思。”
而现在我发现我还真是冤枉家长们了。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难的不是家长们不肯用心思,而是孩子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
家长也愿意陪着孩子多读书,可是孩子们完成作业就已经很难了。不要说再去读书,即使是充足的睡眠有时也很难保证。
相信这段视频很多人都看到过:
这个小女孩在父亲下班回来后,扑在父亲怀里大哭,直说:“我怎么停下来啊?给我写那么多作业!我好累好累呀……”
小小的年纪,被作业累得如此绝望。
身为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痛苦,不要说再让孩子读书了,替孩子做作业的心都会有了。
我们当然不能以偏概全,但这样的事也绝非个例。
我身边的同事——孩子还在小学读书的家长里就有这样几位。他们说起孩子的作业来多是摇头。家有二娃的更是感慨,大娃的时候还有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的时间。等到了二娃,陪着孩子做作业到九点到十点就已经成了日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减负减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孩子书包却越来越沉,作业越来越多,已经快累倒在起跑线上。
说实话,虽然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几乎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东西,但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在作业堆里磕磕绊绊步履蹒跚的童年,我是一点也不羡慕,相反我一直都庆幸,我能拥有一个奔跑在田野里野蛮生长的童年。
那时学科少,作业也不多,一放了学,就和小伙伴相约去打猪草,先踩着凳子从梁上吊着的干粮篮子里拿了一块饼子,然后咸菜罐子里拿几根熟咸菜,或者抹上点自家做的毛酱,就呼朋引伴挎着篮子带着镰刀去麦田里了。
没有大人会计较你打多少野菜,打着打着我们就只剩下玩闹,在风里在斜阳里你追我赶,撞拐,打包,压杠子,跑得满头大汗,当暮色自远而至,远远地家家房顶上炊烟升起,这时就听见大人喊“某某回家吃饭啦——”,或者姊妹弟兄喊“咱娘喊你回家吃饭啦——,召唤声此起彼伏,我们才想起自己是挎着篮子出来的,就一边应答,一边找了野菜篮子说笑着回家了。
至于作业,有时候在放学路上,谁家的矮墙比较光滑,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十来分钟就写完了。当然也有挑完野菜回家写的,但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而写完了我们就又跑出来大月亮底下一起去玩藏猫猫玩木偶人游戏了。
那满天的繁星还有光洁的月亮世界,一直都刻在我的心里面,历久弥新。但现实生活里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那么纯粹的夜晚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看星星竟也成了一项旅游项目,要远离城市远离人群才能看到。
“人,就应该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这是网上比较流行的话,目前有多种理解,而我宁愿这样浅一点去解读:
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大,各种逼仄,各种套子枷锁,很少有时间有心情去到绿野地里跑一跑疯一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人们就像一株植物,虽然不至于枯萎,但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水灵。要想活泼有生气,必须要时不时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也就是在大自然里舒缓一下情绪。
而小孩子更应该如此!
他们很少有机会去看看田野去看看树林,远离了大自然,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这些自然之宝藏,他们都亲近不到。他们的日常不仅有“天花板”,还有“围墙”,缺乏锻炼,缺少运动,于是多了很多营养过剩的“小胖子”,多了很多用眼过度的“小眼镜”。现在放眼看看班上的同学,高中生,眼睛还没有近视的同学,已经成了班上的“稀有物种”。
这个时代赐予孩子们的,除了身体上的这些缺憾,更多的还有心田的荒芜。
想想吧!一个疲于应付作业的孩子,偶尔得了闲暇会干什么呢?是去读书,还是去打游戏刷短视频?答案显而易见。而一个不爱读书只知道玩游戏刷短视频的孩子,心田上是花开还是草生,这也同样没有疑问。
其实有关“天花板”这句话也并不新鲜。我们的古人早就有过类似的言论。孔子的学生曾皙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生活: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阳春三月,大好风光,成年人,少年人,在沂水的清流里沐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起唱着歌吟着诗走在回家的路上。单单是想想这样的画面也已经足够美好。
往事越千年!
在这个时代,我们成年人没说的,自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这样压抑,这样没有生气,那是我们自己活该。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呢?凭啥我们的错误要让孩子们买单?这简直就是在作孽!
让自己解放,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这是自我觉醒。而让孩子们能真正的放学早,可以趁着东风去放纸鸢。这才是成年人的一点责任与担当吧!
所以我决定改一改这个口号:
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带上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