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后,为何法律还要追责?

学术   2024-11-09 14:45   广东  

当我们在刑事案件中听到“和解”这个词时,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案件就能画上句号。人就可以安全放出来了,真的就万事大吉吗?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今天,我就解析刑事案件和解后为何仍可能面临法律追责的原因,刑事与民事案件在处理上的本质区别。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在处理原则上有着天壤之别。民事案件,通常涉及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比如,有人借了钱不还,这h是一个典型的民事借贷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债权人不起诉,法院通常不会主动介入。毕竟,民事诉讼的原则是“不告不理”,当事人的维权意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刑事案件则截然不同。它涉及的是对社会公共利益、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的严重侵害。这类行为被法律视为对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因此,其处理方式和原则也更为严格和复杂。一旦犯罪行为发生,并且符合立案标准,那么无论是被害人主动报案,还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都会立即启动刑事司法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立案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以及法院审判三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也不受被害人个人意愿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刑事案件中,即便被害人出具了谅解书,表示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后者仍然有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呢?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刑事案件的追诉权并不完全掌握在被害人手中。虽然被害人的谅解在案件处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可以作为量刑时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考虑因素,但它并不能直接决定案件是否继续推进。

这是因为,刑事案件的追诉不仅仅是对个人私权的保护,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的维护。即便被害人选择了原谅,司法机关仍然需要依据事实和法律,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这一过程中,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应当承担何种程度的责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刑事和解没有价值。

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它不仅有助于修复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的心理和物质损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回归,减少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有可能获得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机会。这对于案件的妥善处理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达成了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仍然需要面对法律的审查。因为法律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约束,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在刑事案件中,司法机关需要权衡个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姚志勇律师
广州律师一名,分享法律知识、聊聊打官司,谈谈人生世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