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在浸水之后会发生一定的收缩,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织物中的纤维吸收水分后发生膨胀,纱线直径增加, 在织物中的屈曲程度增大, 迫使织物收缩;另一个原因是在织造的过程中, 为保持整经轴平整使得开口清晰, 一般会将经纱加上一定的张力, 纬纱在被牵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机械外力, 致使留下潜在应变, 织物一旦浸水, 纱线处于自由状态, 织物自然会收缩,织物缩水后引起织物长度、 宽度的变化, 如果缩水较大会造成成衣或成品尺寸的变化而影响使用,所以研究织物缩水的影响因素以便合理选用原料,合理设计组织及其结构( 经纬密度) 等以求织物缩水达到最小。
根据织物的收缩机理, 影响织物缩水率的因素主要与织物的原料种类、 组织结构、 加工条件等因素有关。在缩水率测定时影响织物缩水率测定的因素也很多, 例如洗涤的水温、是否加洗涤剂,烘干方法等, 都会对缩水率产生影响。目前在此方面有人做了研究, 有的在运用不同原料产品的对比上;有的研究纯棉针织物如何改变组织和线圈的密度来改变缩水问题;有的建立了针对于平纹组织的产品缩水影响因素的方程式;有的论述纯棉产品如何通过预缩处理来减小缩水问题。
作者: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院 张萍
本研究的思路是采用不同的织物组织( 平纹、斜纹、 缎纹),结合改变织物的经密导致的结构不同( 结构相不同) , 使得经纱与纬纱弯曲的屈曲波不同引起的织物缩水的变化, 经密的变化引起经纬密度的比值变化, 它对于织物结构相的影响进而影响织物缩水的变化规律。
实验用织物采用 YG701E 型全自 动织物缩水率试验机测试, 选择标准程序 6 进行洗涤, 洗涤时间 40 min, 无加热。在样品放入试验机前, 在织物的经向和纬向分别标记 3 组对照点, 经向点标记时, 上下让出布边 5 cm, 纬向点标记时, 左右让出布边 7 cm。在规定的范围内做好线钉, 并准确测量线钉之间的距离, 做好记录。洗涤后,脱水悬挂晾干, 再次测定各个线钉之间的距离,记录并计算出缩水率, 3 组线钉的数据求出平均数,用该平均数代表织物的经向缩水和纬向缩水, 利用这些汇总制成表格, 便于分析。
2.1 同一块样品中经密和纬密对缩水率的影响
将实验数据汇总, 算出缩水率, 实验结果见表 1 。
从数据汇总来看, 在同一块样品内, 当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时, 经向缩水率大于纬向缩水率;同样当纬向密度大于经向密度的时候纬向缩水率大于经向缩水率。
这是因为, 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的时候,经纱在织造时受到的外力越大, 当卸去外力后,经纱的屈曲程度增加幅度也就大于纬纱, 这就造成了经向缩水率大于纬向缩水率的现象;当经密小于纬密时, 织物处于低结构相, 经纱屈曲程度小,缩水就小。
2.2 相同的原料和经密、 不同的组织对经向缩水率的影响
将相同原料, 相同经向密度不同组织的缩水率列入一个表中。同时在联系纬向密度这一项目指标, 对比观察。结果见表 2~ 表 7。
1、数据分析表明, 在原料相同、 经向密度相同的情况下, 平纹组织的缩水率小于斜纹组织,斜纹组织小于缎纹组织。无论织物的原料是什么,这个规律都不会变化。由此可以推论:织物结构越疏松, 一个组织循环内, 经纬纱交织次数越少的组织缩水率越大, 织物的稳定性越不好。
2、在原料、 组织相同, 经密增加, 织物经纬向缩水都有增加。这主要是经密增加后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弯曲程度、 弯曲次数增加的缘故。
3、在同一块样品中, 纬向密度大于经向密度的时候, 则纬向缩水率大于经向缩水率, 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 则经向缩水率大于纬向缩水率。这说明织物结构相对织物的缩水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织物结构相除了与经纬密度的比值有关, 也与织机的经纱位置线有关系, 因此织物上机参变数对缩水率也有影响。
整理:印染人 出处:2019年3月《辽东学院学报》第 26 卷第1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系转载,且已经注明来源,仅为交流学习,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观点,转载文章均已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者不愿意转载,请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号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转载、分享等文章内容里的陈述、观点等,保持中立;本号内容仅供交流学习;如发现本号文章内容、素材涉及版权、授权问题,切勿举报,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