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寨孩子种下希望的人

时事   2024-11-26 17:16   广东  
全文共3039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 20年的坚持,重塑了一批批孩子的人生,也为三江县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南寨小学的历届毕业生中,有56人考进大学,这里也吸引着众多怀揣希望的年轻人“回巢”。



文 | ‍‍‍‍‍阮白卿

编辑 | ‍‍‍‍‍羿南


1994年,6岁的杨林清走进村子里的南寨小学读书,彼时的校舍,是木架搭起的房顶,泥砖糊起四面低矮的墙,深深浅浅的泥坑从教室外延伸到教室里。

在杨林清的记忆中,与泥坑缠斗是老师们的日常。下雨时,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教室的泥巴会像海绵一样膨胀起来,孩子们只能踩着泥巴上课、写作业,淘气一点的孩子会抓地上的泥巴玩。旱季时,泥巴快速收缩,地面变得凹凸不平,桌椅都无法放稳,老师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先用泥巴填平坑洼处,再用锤子砸实地面......
“桌椅也是旧的,”杨林清说,“是村里祠堂拆迁时剩下的木料做成的。”
学校承载了杨林清的童年记忆,“虽然羡慕别人干净的教室,但是这里种下了我的梦想和欢乐,我很珍惜这段童年的时光。”

▲南寨小学旧校舍。
1

新的希望


时间倒转到南寨小学成立之初。1968年,广西柳州三江县经济贫困,村里没有资金新建学校,只能把旧祠堂改建成校舍。此后几十年,南寨小学就在这处破旧的老校舍上“缝缝补补”,一直支撑到90年代。

1997年夏天,一场洪水引发了泥石流,把南寨小学本就摇摇欲坠的校舍彻底冲毁。
房子没了,书怎么读?万般为难之下,南寨师生将村里的戏台改造成了教育“最后的阵地”。尽管这里四处漏风,夏天的烈日与蚊虫、冬天的寒风与冻疮让师生们备受煎熬,但没有人放弃。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4年。这一年,农业银行广西柳州分行与三江县开展结对帮扶,在走访调研时,南寨小学的窘迫状况被农行看到。调研组心痛之余,立刻行动,想方设法寻找资源,要帮孩子们重建一所新的小学。农行青年员工成了这场重建的志愿者,他们四处奔走,募集修建校舍的费用,拜访柳州市的大小企业,能够多筹得一笔资金就意味着教室里的桌椅能多放几排。

▲ 捐赠仪式现场。
孩子们呼唤希望的声音,经由农业银行向社会传递,收到了超出预想的反馈。一年后,被洪水冲垮的南寨小学以全新的面貌拔地而起,乡里另一所年久失修的布勾小学,也在这次援建中得到了改善。

崭新的教室和桌椅、平整的水泥地面、宽阔的操场……孩子们告别了与泥巴地“抗争”的历史,迎来了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
这场重建也让农业银行有了新的思考——对乡村教育的援助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要想让孩子们通过教育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就必须持续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以南寨小学和布勾小学两所学校的重建为起点,农业银行开始了一项名为“心手相牵 侗乡助学”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份关爱自此延续了20年。

一代代农行人把助学这根接力棒传了下来。20年间,农行广西柳州分行历任6位团委书记带领农行青年志愿者,为这两所小学送去了爱心,两所希望小学陆续接通了自来水、建成了卫生厕所、新增了文体设施和爱心图书角……截至目前,农业银行连接社会捐助累计超200万元。
20年来,孩子们一批一批走出大山,农行青年志愿者也一代又一代传承接力棒,而始终如一的,是农行人对这方土地热切的关爱。

2

爱的种子


跟每个乡村小学的孩子一样,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杨林清从未放弃过读书的念头,她期待有朝一日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1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杨林清坚定地选择回到家乡,回到了南寨小学,再也没有离开过。其间,县里的学校每年都有选调名额,但杨林清都主动放弃了到县城教学的机会。

“教书育人一直是我的梦想,”杨林清说,“毕业之后想回来帮更多孩子走出去。”
如今,杨林清已经成为南寨小学的校长,帮助近千名孩子去往更广阔的世界追梦,而她与农行人之间也有了更深的连接。在常规的捐资捐物外,每年“六一”儿童节,农行青年志愿者都会来到村子里,将金融知识送进校园、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为孩子们带来细致的关爱。

从柳州市到三江县良口乡南寨村,开车需要一天时间,即便修通高速,单程也要近四个小时。但自2005年至今,农行志愿者从未缺席过南寨小学孩子们的童年。

相较捐赠的物品,孩子们更期待的其实是这些千里迢迢来与他们相聚的人,由心而发的关爱是他们最需要的。

“孩子们心里非常有感触,看到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人都那么鼓励他们、操心他们的学业,他们都很感动。”杨林清说。孩子们喜欢叫农行志愿者“哥哥姐姐”,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要走的时候,孩子都很舍不得,都希望能多聊一会儿,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农行志愿者和孩子们拔河。
农行人的坚持也鼓励着杨林清,让她更加坚信回到南寨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了让这里能变得更好,他们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南寨小学在变化,当地的教育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几乎没有老师愿意来南寨,但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学校硬件的完善,最近几年逐渐有年轻人选择来南寨任教,读书的孩子也多了起来。

杨艳梅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2004年南寨小学重建时,她正读三年级,目睹了学校的巨变。她不太敢设想,如果当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今天她将过着一种怎样的人生。她的人生因教育而变,她也决定回到南寨,让更多孩子的人生因自己而不同。

“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孩子们,让他们通过我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是幸运的,我的学生也是幸运的。”

杨林清、杨艳梅……那些从南寨走出去的人又回到了南寨,回到梦开始的地方。那里有她们自己事业发展的小种子,也有振兴乡村教育的大梦想,在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每一位乡村教师、每个参与其中的企业和个体,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3

梦的延续


在三江县有个叫燕茶村的地方,村民想要走出这里,只能依靠一条黄泥窄路。一旦下雨,这条路上又湿又滑,人和车从坑坑洼洼的泥浆中艰难通行,许多年来,燕茶村的学生们正是踏着这样一条路去读书的。

2021年,燕茶村迎来了一件大事,黄泥路终于变成了石头路,孩子们可以安全地去上学,村民们进出也更便捷了。这修路的15万元,同样来自于农行广西柳州分行青年志愿者的努力,在助学公益项目的走访中,他们目睹了燕茶村的困难,于是多方调研奔走,从农行总行获得了捐助。

▲农行在良口乡燕茶村捐资修建的上学路。
这条路被命名为“希望之路”,从两间校舍到一条道路,农业银行为三江县带来的帮扶已经大大超过了助学公益,更是一种生活向好的希望。农行人每次到留守儿童家里探访,都深深感到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他们见过太多父母外出打工、老人无法自理、孩子既要读书又要做农活的家庭,而这些家庭的问题显然需要从更多角度去解决。
农业银行开始思考从业务层面提供帮助。农行广西柳州分行尝试通过贷款优惠、助农产品销售等政策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回乡创业,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重新回到家乡,种茶叶或杉树。农行志愿者每次进乡,都会向这些家庭宣导金融帮扶政策。面向留守儿童家庭,农行志愿者团队特别设计了金融课堂,把预防网络诈骗、如何辨识假币等知识都融入其中,对留守儿童背后的留守老人也给予同样的关注。

20年的坚持,重塑了一批批孩子的人生,也为三江县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南寨小学的历届毕业生中,有56人考进大学,这里也吸引着众多怀揣希望的年轻人“回巢”。可以想象,未来的三江县将在这些人的带动下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延续教育带来的巨大改变。

最近,农行广西柳州分行的志愿者又一次走进了南寨小学,与过去一样,孩子们唱起侗族的“拦路歌”,欢迎他们回来。其中一句歌词唱道,“愿我们的友谊像青山一样永久”,而每个农行人都坚信,永久的不仅是友谊,更是教育,是公益,是一家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守。

(专题)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 infzm.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