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大概率是没戏了。不过依据不同的情况,尚可采取以下挽救办法。
1.直接表达型
导师在和您第一次通邮件过程中,会明确表明你自身条件不够,或者哪方面能力还不具备。
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挽救的,先自查自我简介部分是否有关键遗漏,重要的是博导看中的东西你有没有充分地展现。然后再给博导发一封邮件,用事实说话,看是否还有转机。机会虽然很小,但也是有可能的,博导看人的潜力这一点我们是无法质疑的,你要做的是更加充分地展现博导想要在你身上看到的东西。
2.建议型
导师看了你的简历,总体评价向好,但是认为你和他方向不符,建议改投其他导师。
这种情况也还有机会,导师已经看到了你的能力和潜质,你只需要证明你有做博导方向的能力即可,建议围绕导师的方向,结合自身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背景,撰写一份研究计划书。当然导师肯定会对你有学术方向上的偏见,所以摒弃这种偏见就需要拿实力说话,如果能让导师认可你的潜质,目的也就达到了。
3.突然婉拒型
这种情况就很复杂了,导师刚开始对你印象挺好,并有意询问你四年的博士研究计划,通过几次邮件后,然后突然建议你改投其他导师,让你摸不着头脑。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这类情况并不常见,博导的时间也很宝贵,如果不是对你的简历很满意,是不会花时间询问你博士计划和回复邮件的。
所以从来都不是突然的婉拒,不是你出了问题就是导师那边有了变动,我大致归类了几类原因:
(1)自身原因
珍惜和导师每一次交流的机会。因为每次邮件看似是交流实则是考察。这种考察是全面的,不仅限于学术能力,更多的还有对你个人性格、品质的考察。不要在导师面前过分招摇或卑微,这其实都是在拉垮导师对你的综合评估。拒绝人的方式有千万种,醉翁之意不在酒,先自查是否触碰了导师的某些雷区,如果是,其实也没必要过多挣扎,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不妨想开点,赛翁失马焉知祸福。
(2)被养鱼
这种就不多介绍了
当然很多细节,笔者在这也不方便透露。
总之,我以为无论选导师,还是导师选择你,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术能力固然重要,但脾气秉性我以为则更为关键,因为这些东西往往在无形中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