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6时30分,哈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4年哈密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哈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洪燕,哈密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赵慧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雪花: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哈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2024年哈密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是:
主发布人:
哈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洪燕女士;
发布人:
哈密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赵慧先生。
洪燕:
下午好!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哈密市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就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扣服务中心工作,着力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安全感
公共法律服务是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司法行政部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绝对领导,紧扣哈密市“一标杆两典范”总体定位,紧贴市场主体和各族群众需求,进一步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职能,持续推进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发展,为全市各类企业和各族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法律服务。一是政治忠诚进一步强化。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进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全统领、全覆盖、全规范,深入实施“党建提升年”行动,推动法律服务行业党组织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发展。目前,已成立了哈密市律师行业综合党委,建立了律师事务所党支部12个,公证处党支部1个,党员98人。二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18家,律师221人;基层法律服务所26家,法律服务工作者57人;公证处4个,公证员10名;基层人民调解组织289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365人,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三是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法律供给门类、产品不断完善,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仲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全面提升。
二、坚持优化供给平台,紧扣覆盖城乡要求,着力建设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
(一)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平台”同步发展。实行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统一建设标准和服务标识,目前已设立区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40 个,实体平台实现了区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组织21家法律服务机构进驻“12348”新疆法网,134名律师、公证员等专业人员驻场接听“12348”热线,全力打造集业务咨询、在线预约、服务投诉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二)推进“资源、机构、人员三要素”同向配置。全面落实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统筹组织155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市231家党政机关、240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公益服务599次,宣讲法律310场次;依托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法律服务,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服务事项,确保城乡居民获得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
(三)推进“线上、线下、视频三渠道”同频发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筹资采购13台集法律机器人问答、法律文书、法务地图、法律法规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法律服务智能自助机,投放于法律资源少的偏远乡镇,推动了智能化服务向基层乡村的拓展延伸。精准梳理86项政务和法律服务事项,通过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公示一次性告知书、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等信息,实现了法律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积极探索智慧型服务模式,在律师事务所推行视频解答法律咨询,在公证机构推行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的多维度信息化通道。
三、坚持创新服务方式,紧扣均等普惠要求,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
(一)聚力实现法律服务“均等化”。针对伊吾县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统筹组织市正信公证处与伊吾县司法局开展对点帮扶,指导该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驻点办证、巡回办证等措施,提供便民利民的公证服务;加大对伊吾县律师专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协调指导3名律师转所执业,使新疆达锐斯律师事务所(办公地点在伊吾县)执业律师增至7名,彻底解决了法律服务需求多、法律供给不足的困难。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覆盖范围,依托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设立10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立“根治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服务体系,让基层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法治福祉。
(二)聚力实现法律服务“普惠化”。将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单亲家庭和生活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服刑人员及亲属等特殊群体,均纳入公益服务范围,使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指导各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开设便民窗口,开通热线电话,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减免公证、司法鉴定等费用。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市各中小学法治课程开设率100%,140所学校聘任175名法治副校长,实现市域内所有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全覆盖,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三)聚力实现法律服务“多元化”。聚焦矛盾纠纷化解,深入落实“枫桥经验”,通过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完善调解机制,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效,仅2024年,全市共调解纠纷1236件,涉及金额3039.04万元。聚焦深化社会治理,伊州区在回城乡、二堡镇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人民调解、信访调解、法律服务等职能,有效推动各类问题依法解决;在哈密市与兵团第十三师接壤的乡镇(街道)、团场建立兵地联合调解组织,合力调解兵地接合部、交叉管理区域疑难矛盾纠纷。聚焦强化法治意识,以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在火车站、飞机场、汇美购物广场等地的电子屏滚动播放法治短视频、宣传标语等,实现法治知识便捷推送;开播“法律热线”,开办“法治中国60分”电视栏目,打造《“谁执法谁普法”权威说法》栏目,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广场45个、法治公园21个,实体法治阵地1200余个,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巩固提升。
四、坚持主动服务大局,紧扣方便快捷要求,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融合助企惠企服务举措,延展服务渠道。持续开展“法在身边流动便民直通车”、“送法进企业”、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指导大中型企业设立调解组织6个,指导15家法律服务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绿色通道”“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积极解决涉及市场生产经营主体的隐患问题。2024年,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解答法律咨询1049人次,审核修改合同1082份,提出法律意见425份,为企业办理公证2912件。
(二)贯通专业机构合作链条,强化商事调解。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机构专业优势,指导公证、仲裁等机构参与涉企纠纷调解,组织市正信公证处进驻伊州区法院开展司法辅助工作,推进“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新模式,与人民法院合力保障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已依据人民调解协议书办理赋强公证10件,涉案资金25万余元。
(三)创新涉外法律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新疆嘉峰律师事务所在老爷庙口岸挂牌设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室;进一步规范涉外公证管理,落实涉外公证审核制度,重点提高亲属关系、学历学位、出生证明、无犯罪记录等涉外公证质量,有效协调优化海外远程公证事项流程,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海外远程公证事项服务。2024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涉外公证783件。
下一步,哈密市司法局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哈密建设,以各族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从强化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方面持续发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贡献司法行政智慧与力量。
谢谢大家!
刘雪花:
感谢新闻发言人的情况介绍,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提问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赵慧: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司法局主要推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扩大援助对象。将受援对象扩大到低收入群体、企业困难职工、社会救助、司法救助对象、军人军属。二是扩展援助范围。将援助事项扩大到环境污染、食品药品、校园暴力、企业职工职业病赔偿等与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三是简化办理程序。实行法律援助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同时,宣传引导群众通过一体化平台线上办理服务事项,体验“指尖”服务的方便快捷,积极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方式。四是全面实行经济困难承诺制。将妇女、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困难弱势群体申办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由原来的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实行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简化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手续,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困难弱势群体。
结合司法行政职责和哈密市实际,我们还推出一系列法律援助的专项惠民利民举措:紧盯农民工讨薪问题,委派律师进驻市人社局法律援助工作站(窗口),安排专业律师实行每日轮值,与劳动监察部门一起开展咨询接待、非诉调解、诉讼指导、法律宣传、法律帮助,进一步畅通劳动监察部门、法律援助中心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人民法院衔接转办通道,形成“一站点一平台”快速转办模式,整合资源共同运用劳动仲裁、行政调解、律师非诉调解、法院诉讼手段,“集中会诊”涉农民工欠薪案件,今年以来,通过该专项平台解答咨询505人次,办理农民工欠薪、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190余件;关注军人军属权益保障问题,我们进一步扩展法律援助范围,全覆盖设立驻哈部队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创了全疆“法律援助进军营”工作的先例;聚焦法律援助宣传普及工作,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农村”等宣传活动,举办法治宣讲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0多册、宣传品1760件,受教育群众19800余人。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融媒体中心记者:请介绍在开展涉企专项法律服务方面,目前市司法局推出了哪些政策和举措?
赵慧:
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哈密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将紧扣“一标杆两典范”的新定位新要求,以法治建设为主线,以法律服务为支撑,充分履行司法行政职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强化经营合规风险意识,保障市场主体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以法治“硬功夫”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一是强化涉企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强化涉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均纳入合法性审核范围,重点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含有排除或者限制公平竞争内容的措施,确保涉企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率达100%。
二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哈密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切实解决行政执法方面的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不断强化行政执法部门单位的服务意识,将更多行政纠纷解决在早、解决在小,从源头最大限度减少行政争议和行政诉讼,实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助力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聚焦企业法治需求,针对企业设立、运营、发展全领域涉法风险,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组织编写《企业涉法风险防范手册》《涉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手册》,从合法经营和源头治理角度提出解决办法,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开展涉企纠纷风险隐患前期预测,矛盾纠纷前端治理,定期分析研判,重点针对经济、金融、劳动关系、生态环境、征地拆迁、房地产等涉企领域,帮助企业从源头防范风险、化解矛盾,避免出现矛盾堆积、风险外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优化涉企专项法律服务。充分整合优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打造哈密市高新区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推动法律服务精准高效问需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法律服务便民直通车”、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法律讲座、“法治体检”等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刘雪花: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们对哈密市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需要了解,请及时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会尽力做好协调服务。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