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胚、塑形、上色,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团团普通的泥巴,在老师的巧手下,很快便蜕变成了一个个规整而富有艺术气息的陶艺作品。学生们围坐在一旁,屏息凝视,目光紧紧追随老师的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能让泥巴蜕变成艺术品的秘密,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关于泥土与艺术的奇妙旅程中。
近日,记者来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非遗课堂,金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昌制陶的传承人赵继林正在向学生们传授他的制陶“绝活儿”。
赵继林来自永昌县红山窑镇,这里的制陶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元时期,至明、清两代更是技艺精湛、声名远播。近代以来,这里的制陶业愈加繁荣,形成了五座著名的陶瓷窑。因陶瓷生产与商业活动的繁荣,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山窑地方小,三座铺子五座窑。”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项制陶技艺,2010年,金昌市人民政府将永昌制陶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然而,与众多非遗文化一样,永昌制陶也曾面临失传的危机。好在90后小伙赵继林的出现为这项技艺带来了新的生机。赵继林表示:“我们镇子上一直有着制陶的传统,我打小就对制陶非常感兴趣。”大学期间,他创立了陶艺社团,并连续几届担任理事长,积极在学校推广陶艺文化。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2016年赵继林远赴江西吉州窑,跟随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建峰学习了3年木叶盏以及黑釉剔花工艺,2018年到江苏宜兴学习了2年紫砂壶制作技艺。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跟随永昌制陶大师,深入学习了传统的永昌制陶技艺。
2022年6月,赵继林学成归来后成立了个人陶艺制作工坊“泥与故事”。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精美的陶器,还可以亲身体验制陶的乐趣。小朋友们特别喜欢来这里,而赵继林总是会耐心地跟他们一起“玩泥巴”,享受创作的快乐。2023年6月,赵继林被正式确认为永昌制陶的非遗传承人,同时,他也是金昌市所有非遗项目中最年轻的传承人。
赵继林不仅通过开设工作室来宣传永昌制陶技艺,还积极将永昌制陶这项非遗文化带进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两年赵继林每年都会参加2到3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向小朋友们宣传永昌制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赵继林受邀与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非遗工作室,开始在学校里教授陶艺课。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传统的永昌制陶技艺,还被鼓励大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新颖有趣的作品。学生们也不负所望,创作出一系列既奇特有趣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当谈及学生们的作品,赵继林表示:“学生的作品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以前老师傅们制陶做的都是缸、盆等实用性较强的物品,但现在学生做的作品非常具有趣味性和创意性。”而他也将非遗文化的种子埋进了学生们的心底,冶金学院大一新生任娟上完课后表示:“第一次接触陶艺是在赵老师的课上,泥巴在我的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也让我对非遗文化更加感兴趣,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继续把它传承下去。”
冶金学院宣传部干事胡一杰表示:“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学校‘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一环,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学校授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热爱非遗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