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的“婆婆养老警告”

乐活   2024-09-11 11:29   美国  


看到一个50岁的女士发贴,说自己计划退休后,找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旅居,用自己攒的钱存款买房养老,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结果这个想法遭到了儿子的强烈反对,说她没有责任感,其他老人退休后都是会给儿女带孙搭把手的。

这位女士问:“我又不花他的钱,而且照顾孙子该出的钱我都会出,只是我不想让自己的后半生继续困在儿子孙子身上了,这样真的有错吗?我只是想为自己活一次。”

有意思的是,因为小红书上的用户主体大都是中青年女性,所以引来了很多“儿媳”的围观,古典派儿媳和现代派儿媳吵得不可开交。

一开始高赞区主流都是“养老警告”——“既然婆婆不帮我带娃,我也不会帮你养老”,后来现代派儿媳开始反攻了。

现阶段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迭代过程中的矛盾。

过去是四世同堂,青壮年的劳动力很宝贵,都是女性祖辈帮着带孙辈,好让儿女能赚钱养家,只有等到孙辈也成家立业的时候,老一辈女性才有机会放手,享受一下“养老”的尊荣。

这时往往身体衰老多病,缠绵病榻,离人生终点也没多少年了。

一代代女性都是从结婚那刻起,就上了磨,至死方休。

但是你若问问现代女性,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八成是不愿意这么过完一生的。

大家都盼着55岁刑满释放,给孩子准备好车房存款,终于可以卸下重任,不再囿于厨房和格子间,世界这么大,到处去抡一抡纱巾。

但是没想到,“养老警告”随之而来。

比如下面这位儿媳描述的孤独终老场景,代入起来,是不是很有震慑力?

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我们常说“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这句话里的“小”,是否包括在养大了自己的儿女之后,还有义务继续养育儿女的儿女,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是自私?

法律里抚养义务和赡养义务的对等,从来都只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对等。

受着身体的苦,花着兜里的钱,日复一日地把一个啥也不懂的肉丸子,养成一个有独立智识的成年人,结果就因为不愿意继续给他养孙子,就被威胁不会养老,那之前父母18年的付出算什么呢?

在有些人眼里,天下最好的父母就应该像工具人一样,养大孩子,攒钱给孩子买房,然后无怨无悔地开始带孙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随叫随到,等到孙辈上小学了,最好懂事地嗖一下就消失,千万不能在医院里躺上几年,那只会把父母子女间最后的耐性消磨殆尽。

我是觉得,人都该为自己活一次,这不仅对自己,也对别人,绝不双标。

因为害怕80岁之后没人管,所以只能放弃心愿委曲求全,继续提供剩余价值到不能动为止。其实想开点,现在还有多少儿女会选择辞了职在病床前亲自伺候呢?我看到的实际情况中,大都是子女花钱请家政照料,长期失能老人送护理机构了。况且,能给出“养老警告”的儿女,又能对你多温柔?

父母养大了儿女,获得同等质量的照应是应该的。为家庭忙了一辈子,就允许各自都能为自己活几天吧。

第二,在评论区里,看到的是婆媳之间的倾轧,男性角色再次完美隐身了。

所谓老人帮忙带孩子,其实在儿女家负责带娃做饭洒扫的大多数都是老年女性,公公们年轻时没来得及学会带娃,老了也照样不会主力带,搬个小马扎刷抖音,清晨5点起床钓鱼,下象棋搓麻将喝早酒,摄影旅游盘核桃,忙得不得了。

他们不用带娃,儿女也正常管他们老。大家从来不会对公公岳父额外期待些什么,却默认理应压榨老年女性到最后一滴。

56岁的苏阿姨决定离家出走自驾中国,她的丈夫慌了,因为“没有人给他做饭了”,女婿希望她过年前能回家,她只回了一句“不想给大家干活了”。有多少老年男性一辈子不做饭不干活,却从未有人质疑,而一位老年女性说了这么一句心声,就引起全社会的讨论,甚至登上《纽约时报》,这还不够荒诞吗?

第三,养老不仅仅是家庭的负担,也是社会的责任,不应该全都摊到个体尤其是老年女性的头上。

当年计划生育的时候,有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引导着人们渐渐从传统农耕式的“养儿防老”,转向对社会化养老的期盼。工作了一辈子,创造过社会价值的纳税人,老有所养,天经地义。

但这些年,人们的想法又开始回归到“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中。担心养老金支付不了未来高昂的生活成本,担心社会养老机构鱼龙混杂中途跑路,担心良莠不齐的护工会虐待老人……种种担忧,演化成社会化养老幻想的破灭,转而退回到指望家庭养老的模式。

对养老的恐惧,变成了软肋——如果你不帮我带孩子,别怪我不给你养老哟!

在婆媳双方的博弈中,有一方本该承担部分责任的主体,隐身了。

而且除了东亚国家,很少见到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老人。

经常在旅途中看见我梦想中的老年生活。

北美有很多长期的房车社区,很多老夫妻就开着房车拖着船,冬天在暖和的海边一住就是半年,甚至在营地里种花种菜,布置精致的庭院。春暖花开时,又继续到下一个地方旅居。

高档点的游轮上几乎都是老年人,他们喜欢坐“背靠背”的航程,同一个喜欢的目的地,不下船连续坐两次,上次碰到个老太太,已经在游轮上呆了小半年,跟着船的不同季节不同航线,走了十几个国家。

我们的两任前房主,第一任儿女上大学后,立刻卖了房子,搬去夏威夷定居。第二任房主因为老太太喜欢在拉斯维加斯当大赢家,老两口直接把房子一卖,搬去赌城,天天嗨皮。

附近退休白人老夫妻也很多,卖了带码头的湖景豪宅,换个小点的房子,差价足够养老了。我几乎没见他们带过孙子,顶多是逢年过节儿女过来一起团聚,或者节假日偶尔帮着带个一两天。

同样是带孩子,白人一生3、4个,就夫妻俩带娃看上去跟玩儿似的(虽然带得很糙),但华人家庭只生二胎,都必须得两边老人轮流过来帮衬,还忙得团团转。

很多跨国婚姻女性,也会把亲妈从国内喊过来,帮忙带孩子做家务。那些白人老公,很享受东亚岳母的无私奉献,天天下班回来就有饭吃,屋里随时窗明几净,每天有人遛娃洗澡,还一分工钱不要。他们的父母绝不可能把自我奉献到这个程度。

我觉得女性一生中只有两个时间段是黄金时间,一个是经济独立到结婚前的5年(大约25-30岁),一个就是孩子上大学后到父母开始频繁进医院的这10年(大约50-60岁),在这两段时间之外,你是妻子,是母亲,是婆婆,是岳母,是女儿。过了许多身不由己的日子,珍惜每一个能做自己的机会吧。








点赞、转发、在看

腰线
桑桑姐,笔尖锋利,内心柔软,在正确和有趣之间,选择后者。小号:桑桑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