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社区居民:赚钱√ 顾家√

民生   2024-12-05 15:41   广东  


会城街道民和社区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社区,成立于2016年。而这个年轻的社区也面临着不少基层治理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低收入群体相对较多。拓宽居民就业增收路径,成为社区治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民和社区通过“社区搭台、项目上门、居民参与”的模式,打造社区“富民工坊”,拓宽居民就业增收路径,更好地带动辖区居民增收致富,让群众出家门、进工坊,真正实现“家门口”稳就业、稳增收,为城区百姓拓宽就业致富新路子。



以党建引领为“底色”


打造“富民工坊”







民和社区的“富民工坊”就设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工作日的早上8点半左右,陆续有居民来上班。目前,工坊主要提供手工加工相关岗位,很受社区妇女们的欢迎。

“我们按件记工,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定,很适合我,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实在太好了。”民和社区居民笑姨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富民工坊”上班大半年了,和社工、同事们都相处得很好,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多了一群朋友。独居的笑姨变得开朗不少,人的精神头也足了。

    

笑姨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民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办好“富民工坊”的决心和信心。

“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较多,是我们社区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有效带动辖区居民增收致富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年以来,我们尝试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社工机构链接社会资源,整合推动江门市大光明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中恒家政等多家共建单位参与合作,引导企业把适宜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社区,吸纳社区居民灵活就业。居民愿意走出家门,和他人的交流也就变多了,整个社区都变得更加有活力。”民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耀辉介绍道。

    

“富民工坊”的创立,是民和社区整合辖区闲置劳动力的创新探索,利用优质企业、商家的资源,让低收入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情怀赋能为“亮色”


打造“幸福工坊”







有了成功的实践经验,目前,民和社区正聚力探索更好的富民之路,将“富民工坊”向“幸福工坊”延伸。以“党建引领、政府推动、群团牵头、社会承办、企业融入、特殊群体参与”的辅助性就业模式为基础,民和社区计划通过党建联建,建设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社区“富民工坊”,为社区内的残疾人、闲散劳动力提供超200个工作岗位,重点覆盖低收入群体。同时,配套长者膳堂、日托中心等功能,让“富民工坊”变为“关爱之坊”“强基之坊”。

“我们的设想是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一条街,‘富民工坊’融入其中,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工作,同时,也可以更加便利地享受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生活更有保障。”李耀辉表示。他还透露,民和社区正积极发展“企业+社区”运营模式,长期保持与企业公益资源的稳定合作。具体来说,由专业社工负责“富民工坊”的日常管理和人员招募,工坊为企业代加工产品,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及技术支持,社区负责提供场地和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促进工坊降本增效。


目前,民和社区的“富民工坊”正处于从探索尝试到规范化运营的关键阶段。新会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会城街道党建办等相关部门单位指导社区和新会彩虹社工中心一起,不断优化工坊的管理制度,规范用工秩序。“从成立之初,管理的人性化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根据居民‘既想务工赚钱,又要照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工坊坚持实施‘弹性工作制’,让居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新会彩虹社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编辑:任晓盈

审读:叶田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新会发布
中国侨乡,启超故里,陈皮之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