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中国—东盟法学院院长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宝圣湖校区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法学院院长们齐聚一堂,共同助力双边法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升区域法学教育与研究水平。本次论坛作为第六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由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承办,湖南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协办。
开幕致辞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梅傲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代表西南政法大学向各位领导、来宾致辞欢迎,并介绍参与本次分论坛的主要嘉宾。
签约仪式
滑动切换图片
西南政法大学分别与泰国皇太后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和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签署校际合作协议。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张伟莉代表西南政法大学,分别与泰国皇太后大学法学院院长苏钦·克里塔卢克翁先生、泰国清迈大学法学院院长查纳隆·伦威莱先生、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塔那特塔那皮塞先生进行签约。
专题发言人发言
01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宋云博发言
宋云博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分析了西方国家的涉外法治问题,并深入解构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他提出中国式涉外法治的“中国主体性”建构,强调了中国在国际法基础上构建国际秩序的主张,并详细阐述了中国涉外法治现代化体系框架。他还分析了中国涉外法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内涵,并提出了推进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包括涉外立法、人才培养和国际传播体系的对策建议,为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洞见和指导。
02
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副校长索恩·索泊恩发言
索恩·索泊恩在发言中强调了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他表示国际化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并强调了教师资源的重要性,包括教育背景、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伦理行为。索恩院长还提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增加和国际化趋势的明显性,认为交流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至关重要,并鼓励学生参与本地和国际竞赛以促进全面发展。同时,他强调大学间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共享使命、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合作标准,并强调了建立国际办公室等措施的重要性,为国际人才培养和高校合作提供了见解和指导。
03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发言
潘俊武分享了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创新。他提到学院建立了涉外班,拓展了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研究生项目,并培养“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法律研究”方向的法学博士。在教学上,学院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如混合教学、网络资源对接和翻转课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潘副院长强调了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的重要性,并建设了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引入实务部门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院还设立了“法学+德语”和“法学+俄语”的联合培养机制,开设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等实践课程,并形成了常态化国际交流机制,为涉外创新班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机会。
04
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皮拉邦·贾德罗贾纳诺发言
皮拉邦·贾德罗贾纳诺皮拉邦·贾德罗在发言中强调了陆海新通道(WLSC)的法律合作及其对环境法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估(EIA)评估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并减轻这些影响。他呼吁,各国需执行自己的环境法律规范沿线活动,并强调多国间环境法规的有效协调和执行。
05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慧发言
蒋慧教授分享了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构建的“法律+东盟语言”复合学科、“东盟学缘+语言”专业师资、“东盟平台+机制”协同优势的“六位一体”东盟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一、依托东盟语言特色优势,攻破东盟法律研习基础壁垒;二、紧扣东盟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解决人才力量薄弱难题;三、推动东盟法精品教材编撰,补足东盟法律教材紧缺短板;四、深耕东盟法治专业化科研,厚植东盟法学研究理论基础;五、聚合东盟优质研训资源平台,搭建协同育人长效共同体;六、强调东盟法律研习躬行实践,磨炼东盟法律实务技能。
06
泰国皇太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巫晓发发言
巫晓发分享了泰国皇太后大学法学院在培养泰国律师人才、加强中泰经济关系中的关键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商人和投资者在泰国面临法律问题,亟需精通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泰国律师。因此,法学院开设了“法学学士(商法与汉语交际专业)”课程,包含中国法律和汉语课程。学院与中国高校合作,邀请中国教授授课,并派遣学生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汉语。巫晓发期望这些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中泰友谊的桥梁,促进两国经济关系发展。
07
泰国清迈大学法学院院长查纳隆·伦威莱发言
查纳隆·伦威莱在发言中讨论了法学教育的转型。他分享了清迈大学法学院在教育改革、强调主动学习、采用EdPEx框架以服务社会方面所做的努力。查纳隆院长提到了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学习、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并强调小班选修课与大班必修课的结合。他指出,实现主动学习需要预算、培训、政策和生态系统的支持,并强调了教练、导师和积极学习者成长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学习循环的概念,并讨论了AI在法律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它为学生准备动态法律环境的潜力和挑战。
08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冉昊发言
冉昊在发言中提出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改进方向,包括从“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强调多学科内容和地方性知识资源的整合。她提到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需融合新技术,如数字技术,并加强引进他国法治人才以提升专业复合能力。冉昊教授还提出了重塑多元评估机制,以改善涉外法治人才供给。广东财经大学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进展,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并希望与参会院校建立联系,整合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以推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国际秩序的参与,促进国际秩序的合理公正。
09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研究员卓鼎峻发言
卓鼎峻在发言中介绍了亚洲法律研究中心——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同侪学习倡议(CATPLI)的项目。自2021年成立,该项目促进了两校学生间的学术交流,举办了多届工作坊,涉及新加坡合同法、公司治理等议题。2024年,CATPLI扩展到印度尼西亚加查马达大学,并在《新加坡法律评论》发表学生文章。该项目成功促进了泰国和新加坡学生间的友谊,增进了对彼此法律体系的理解,并计划在2025年举办更多活动。
10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昌发发言
周昌发教授围绕基于需求导向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主题指出,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社会组织和企业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也面临法律、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挑战。为此,他建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组织和企业活动,拓宽视野和就业机会;开设跨学院课程,培养政治可靠、专业深厚的人才;建立专家库,提供智力支持;利用南亚博览会等平台促进法律人才流动。这些措施旨在支持“一带一路”,展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
11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陈咏梅教授做总结发言
陈咏梅教授作为与谈人,在各位专题发言人汇报完毕后,对于各位发言人的汇报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回应。宋云博教授强调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意义重大,为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明确的指导。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索恩·索泊恩博士、潘俊武副院长、蒋慧院长、巫晓发副院长、冉昊教授、周昌发教授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各国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涉外法治人才,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皮拉邦·贾德罗贾纳诺副教授强调陆海新通道法律合作与环境法意义,指出其效益与环境影响,阐述国际法律约束、环境评估与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平衡经济与环境等问题。查纳隆·伦威莱院长、卓鼎峻研究员分享对于法律教育的现状及挑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为法律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陈咏梅教授对各位专家莅临此次中国—东盟法学院院长论坛并进行分享和交流表示衷心的感谢。
排版:马瑞祥
编辑:陈姝霏 于润卿
审核:吕 亮
全文转载自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公众号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
西政(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公众号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我们致力于国际法治思想的分享与碰撞,追踪国际法治的热点与难点,探索国际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展示西南国际法学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