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红色文化铸灵魂,厚植民族团结“沃土”。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民俗体验馆、传承馆等特色项目及同心亭、火把夜话广场等民族团结示范点位,开展“永远跟党走”红色宣讲,打造集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红色康养“四位一体”的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近三年吸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培训、主题研学、实践教学、初心体验160万人次,接待游客660.09万人次,让各族群众身临其境重温安顺红色文化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特色产业促发展,共创民族团结致富“大道”。确定“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围绕“红色记忆、乡村休闲、亲子体验、童年回忆”活动,成立新阶人士为主民宿联盟,对78家民宿进行“文化+情怀”特色化打造,引导10户民宿融入团建、烧烤、简餐等元素进行改造提升,精心打造红色生态旅游路线,形成“旅游民宿+产业链”。安顺场镇民宿床位达到1200余张,解决就业岗位240余个,重要节假日期间平均入住率达85%,真正让各族群众都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三是乡村振兴提福祉,共谱民族团结美好“乐章”。组织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坚持以“五防两保”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开展一月一主题治理工作,激发网格运行活力,通过“派单-下沉-收集-反馈”模式,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抢抓“4·20”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省委省政府“双联”工作机遇,改造旧民居116户,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529户,建成新场村彝家新寨、魁沙村藏族新村等6个少数民族风格新村聚居点,让各族群众住上宽敞明亮新房子。
四是创新治理聚合力,共绘民族团结和谐“画卷”。探索建立“路吉达克”“德古”调解模式,安排汉、彝、藏党员干部参与涉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调解,以说事形式调解矛盾纠纷191件;建立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红色铸魂、绿色崛起、蓝色盾牌、橙色暖心、金色名片”五彩先锋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面对面,心连心”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素材侵权,请致电0835-8870991。
来源/同心雅安 编辑/张海艳 责编/王巾维 审发/吴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