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士教学/200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艺术通论》(一)
文摘
文化
2024-04-15 14:21
浙江
博硕士教学/200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艺术通论》(一)
《中国艺术通论》由总论、中国舞蹈、中国音乐、中国戏剧、中国书法、中国绘画、艺术批评七部分组成。该课程通过中国艺术之经典作品阐释了中国艺术之流变、之精神及艺术批评。《中国艺术通论》是从多角度宏观把握中国艺术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探索。其在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使之成为不同于现有艺术史课程的新型课程。在每一讲中,中国艺术精神的关键词——线条,把每位老师的教学内容贯穿起来。在每一讲中,教师的授课都是以作品为出发点,升华到中国艺术观念,而不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打破了长期以来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的惯例,每一门艺术都是由一位该领域的资深教授讲授。在每一讲中,每一位教师都把学科的前沿问题、争论的焦点,置于课堂教学之中。
2、从中国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得到何种启示?
一、由三分损益法产生的计算律数与天道易数、天文历数、度量衡数
1、中国戏曲的表演写意观念与中国古典文化精神一脉相承。2、中国戏剧缘于中国人思维与生活的提炼和创造,建构其民族化精神的严谨格式,是最具中国艺术特点的表演艺术。3、戏曲舞台艺术是演员的艺术,其魅力主要在于演员的表演,所以艺术元素都以演员表演为核心,充分体现中国艺术传统美学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活动、动作中去理解和把握空的精神,也是中国艺术天人合一思想的美妙延申。4、中国戏曲强调人物的性格情感要通过精炼的外形动作生动、优美地表现出来,也引发“话剧民族化”的探索和研究,有识之士创建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一直在实践创造着属于中国戏剧艺术的舞台作品。
1、怎样认识中国戏剧的“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特征?
本学期由著名学者陈振濂教授主导的《中国艺术通论》课程是浙江大学艺术教育领域的主要创新。这门研究生课程通选课虽然是首次开放,但依然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人气极旺,甚至出现很多未选这门课的同学前来旁听的现象。综合性大学士文理工农医等多种学科组成的,《中国艺术通论》作为一门通识课就是要打破专业化条块分割的弊端,与专业性、技术性、职业性的艺术教育拉开一定的距离。这门课不以培养学生专业艺术创作、演奏技能为目标,而是采用先学理论、建立全局性的整体印象,而后培养兴趣,再示以门径,走向创作与欣赏。《中国艺术通论》是一门有着意料之中的精彩,又充满意料之外收获的课程。在选课网上看到这门课授课老师的名单时,便有一种迫切的想要开始聆听的冲动,因为任何一个浙大学子都知道那几位老师的名字意味着浙大艺术类老师宗师级人物的饕餮大餐的到来。
{回忆}2008年之际,我在浙大主持艺术类各项工作已有7年。教育部领导来杭视察令我陪同,部里强调当时“通识教育”是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后来,受浙大研究生院本科生院委托,希望在“通识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于是集中同事,一起合撰了这套通识课课目,确立配置框架与提纲内容。其后在研究生层面上过几十轮。直到今天,有时候还会接到教务处的开课征求意见书。当时的基本定位,虽时隔十五年,又有人事变迁,毕竟先有了个基调。回想起当时意气风发,“敢为天下先”,从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博硕士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团筹建。面对每一工作种类的新挑战,都有强烈的创新创造欲望。这是2008-2009最初的文本,很值得保存记录一下。后来的国家级通识精品课程,又开了一门《江南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附记。
明代 陈淳 花卉扇页1
【编 辑 部】史长虹、张建军、寿勤泽、徐清、林如、冯文华、贺文荣、沈伟棠、 元国霞、周敏珏、刘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