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说 | 张赛军
Schoolmates' Talk
栏目按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历经百年,云蒸霞蔚,其学术渊源可上溯至沪江大学社会学系与大夏大学社会学系。改革开放后,华东师范大学直接参与了中国社会学和上海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成为中国最早恢复和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性重点高校之一。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点。2001年,设立社会学系,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批社会学博士点。数十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学学子,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依然心系母校,关注并支持着社会学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加强系友间的情感联系,传承前辈精神、扩宽同学视野,社会学系公众号将推出“系友说”栏目,不定期推送社会学系系友的访谈和回忆,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与社会学之间的故事。
师大社会学求学的记忆
张赛军
法政系1993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密西西比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不知不觉间,师大求学岁月已经是颇为遥远的过去了,幸而记忆封存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即使能够抽取的片段已经模糊。
我1993年有幸被师大社会学研究生专业录取,师从吴铎老师开始社会学的学习和探索。我记得本科的时候上了顾骏老师的社会学概论和王小真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课,觉得里面观察社会理解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十分有趣。当时的师大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逸夫楼新落成,高大壮丽坐落在小桥流水的丽娃河畔。我住的宿舍在河对岸,也就因着近水楼台的便利时常光顾,在书架里发现了一些社会学本土经典和翻译书籍。具体的内容印象模糊了,但是记得当时翻看这些书时常有一种异常新颖和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原本看着混沌的社会有了一个清晰的条理和结构。在学校里时间略久后,知道系里还有社会学研究生专业和久负盛名的吴铎老师。但是对吴铎老师的景仰也只限于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状态,一直到了考研前后才有机会拜见。因为对社会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和怀着进一步求学想法的同学在冬夜的教室里聚集备考,并幸运地成为吴铎老师的学生。
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图书馆逸夫楼
三年师大社会学研究生学习尤其是吴铎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获益匪浅。吴铎老师虽然在社会学界享有盛誉,但是很有亲和力。他上课总是娓娓道来, 深入浅出。因为他的讲课结合了大量的社会观察和实践, 增加了很多的乐趣,并不觉得学习的艰涩。吴铎老师是应用社会学身体力行的践行者。我们读书那会,浦东新区正承风气之先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服务领域都有很多的开拓创新之举。吴铎老师在新区改革开放之初就作为咨询专家深度参与其中, 并通过带领我们参加相关课题,把我们引领进了一个充满大变革的社会实践领域中,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并把社会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宝贵机会。记得那时新区潍坊新村街道是社会管理服务领域的探索前沿,我和文军等同学跟随吴铎老师的一个相关课题,得以学习和尝试面对不同对象的社会调研和信息收集,同时也观察了解课题研究和专家咨询与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互动和促进,这些对我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在跟随吴铎老师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他严谨认真的实证调研,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洞见,以及基于理论和应用的清晰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一些场景至今还能在我的眼前浮现出来。
几年前,我读了吴铎老师关于“社会学恢复和重建的往事”一文, 才更深入了解了师大社会学的丰硕但却波折的发展历程以及吴铎老师在其中的重要贡献。吴铎老师即使在退休后仍然担纲社会学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为师大社会学和其后的社会发展学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些年社会工作专业因应社会发展需要蓬勃发展,吴铎老师又老骥伏枥,积极投身于这门新学科在社区的应用和推进。我当时看了关于他的一个访谈视频, 非常惊讶于他与当年鲜有区别的精神矍铄和清晰敏锐,仿佛岁月并未曾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我想除了他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他长期以来对社会学发展壮大孜孜以求的满腔热忱也丰富了充盈的生命力。吴铎老师和师母庄永淑老师对学生亲切温和,关心爱护, 总是尽可能的提供帮助支持。彼时节日期间在吴铎老师家里的聚会是大家向往的一个活动,庄老师为我们张罗美食的忙碌身影和亲切招呼的温暖氛围,即使时隔多年也似乎能感触得到。
我们入学后,当时一些师大老一辈的社会学家比如言心哲和励天予先生已经不再开课了,所以我们只是从吴铎老师和其他老师那里耳闻了他们在重建和恢复社会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记得当时文科大楼里我们上课的教室角落里有一个约一人高的柜子,每层抽屉里都串装着满满的读书卡片,上面记载着工整的读书笔记并分门别类。翻看这些卡片时令人油然而生对老一辈社会学家严谨治学的肃然起敬, 也感慨专业知识的浩瀚和学问路途的遥远。那时除了吴铎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其他老师不乏声望卓著且各具特色,诸如幽默风趣,神采飞扬,温和亲切,别具一格,都让我在知识学习之余印象深刻。研究生学习期间也是大家思考和探索自己未来方向的时期。在当时隐隐涌动的即将蓬勃兴起的社会发展浪潮中,我们观望着倏来忽往的潮头,却也时而面对选择的迷茫。我读研究生期间和文军同学且相邻而居。那时的他已然对社会研究和写作充满激情,心无旁骛且持之以恒,同学串门聊天时则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在九十年代经济改革开放热潮的推动下,各个行业都涌动着突破创新的气息。我毕业后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的工作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气氛和潮流, 而此前的社会学理论和实习知识也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很有助益。这段工作经历也让我对侧重社会服务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有所了解,并萌发了之后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念头。在我出国之后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中,虽然具体的方法和主题有了变化,但是在师大社会学专业学习期间获得的理论和方法给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而我观察感受到的师大社会学人执着和专注的治学态度也给我以深刻影响和鼓励。
回首往昔,十分敬佩吴铎老师为重建和拓展社会学矢志不渝的努力和贡献, 更感谢他对我入门社会学的言传身教和倾力支持。在我毕业离校工作和出国留学前后,仍然得到了吴铎老师和多位同门的慷慨指引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图片:张赛军、网络
文字:张赛军
编辑:何怡雯
审核:赵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