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厦门文艺界产生强烈反响。厦门文艺界带着对总书记深厚的感情,重温殷殷嘱托,感悟思想伟力,以高度统一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起文艺使命,将文艺力量凝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福建及厦门发展的战略指引上来,聚焦“着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和厦门新形象”,久久为功,锚定闽派文艺蓝图,书写厦门文艺繁花。
一、聚力政治引领,
优化厦门文艺生态
坚持抓作品与抓环境相贯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文艺文联工作全过程,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进思想道德和行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文艺沙龙、主题文艺党课、主题文艺创作,凝聚文艺力量书写新时代答卷,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厦门文艺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办好“培根筑魂、崇德尚艺”主题讲堂,持续优化《厦门文学艺术人物丛书》编撰出版,持续完善各艺术门类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为守则和自律公约,持续保持对德高望重老艺术家走访慰问、联系服务,营造天朗气清的文艺生态。充分发挥文艺宣传优势,在厦门文联“一网两号”、“艺屏新视界”等主阵地上开辟“学习专栏”,组织主题文艺作品展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突显文艺力量的担当作为,彰显文艺生态的山清水秀。
二、聚力精品创作,
打造闽派文艺重镇
坚持出人才与出作品相贯通,聚焦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打造闽派文艺重镇。深挖优势资源。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等厦门特色主题,突出漆画、书法刻字、舞蹈、摄影、歌仔戏、南音、以及漆线雕、石雕等厦门优势的文艺项目,创作更多“叫好又叫座”厦门文艺精品。培优本土英才。建立完善调整充实厦门文联文艺人才库、专家库,重点对标顶级文艺赛事,以举办全国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提升本土优秀文艺人才创作精神和创作水平。持续用好中国文联、省及市级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厦门市文联文艺扶持机制,让文艺拔尖人才在全国叫得响,让文艺创新创业人才在厦门扎下根。广汇文艺名家。积极开展名家引流、返乡工程,持续开展“一城春色半城花”“与人民同行”等文艺名家来厦采风创作活动,持续举办“名家面对面”“名家下基层”等主题讲座,充分发挥驻地高校“文艺名家工作室”功效,不断提升“光影彩墨—中国电影家与美术家作品邀请展”星光度,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探索试验探路先行贡献文艺力量。
三、聚力文艺惠民,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创新优化,让更丰富、更对味的文艺送到群众家门口。健全文艺服务网络。以文艺家协会换届为契机建强厦门文艺志愿服务团,以把严“准入退出”关口优选市级文联服务点,推动“文艺两新”服务驿站常驻“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推动各区、街道、社区建立各级文艺服务平台点,实现文艺服务资源“全覆盖”。优化文艺服务机制。坚持“送文艺”和“种文艺”相结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优化“群众点餐、基层制餐、文联送餐、大众评餐”文艺服务机制。推出文艺惠民地图,方便市民按图索骥、就近就便享受优质文艺资源。提升文艺服务品质。积极推动“文化进万家”“送欢乐到基层”等中国文联、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品牌落地厦门,努力打造“闽南戏曲进校园”“作协名家进校园”“民间文艺进社区”“海峡两岸百名书法家送福写春联”等厦门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文艺志愿服务沉下去、响起来,让人民群众有盼头、有奔头、有看头、有甜头。
四、聚力对外对台文艺交流,
展示厦门新形象
充分发挥厦门地缘优势和文艺优势,推动厦门文艺力量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金砖创新基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大有作为。努力探索对外文艺交流新路径。发动厦门文艺界力量融入“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通道,积极参与中国文联“今日中国”艺术周等对外文艺交流活动,举办对外文艺论坛、文艺展演,精心策划实施厦门优秀传统文化、海丝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及当代改革开放重大历史节点现实题材项目工程,助力打造国际文艺品牌,推动“文艺出海”,讲好中国故事、厦门故事。积极书写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文艺新篇章。在加快打造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中,拓宽工作思路,挖掘文艺交流元素,充分发挥好文艺优势,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积极推动在厦的台湾地区艺术家成为协会理事、当选文联委员,高质量办好“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等国字号文艺展演活动,大力提升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海峡两岸书法家送福写春联、“影像述说两岸情”海峡摄影交流展等两岸文艺交流品牌,促进两岸文艺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福建省文联官方微信——福建文艺网
投稿文章需提供
作者单位或姓名及联系方式,
有照片需提供原图。
未按要求,
则不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