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整体偏松,全年流动性相对合理充裕,在绝大部分时期资金价格偏中性,即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全年资金面经历了由收敛转松再收敛的过程。第一阶段(1月-3月),资金面由松转紧再转松,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流动性的主要矛盾为银行信贷投放,叠加春节假期前后现金漏损和政府债发行前置的影响;第二阶段(4月-8月中旬),资金面整体宽松,多数时点市场利率略微向下偏离政策利率,该阶段银行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均放缓,同时在市场强烈的宽松预期下,银行的必要超储率水平降至低位;第三阶段(8月中旬-12月),资金面由紧转松,多数时点市场利率略微向上偏离政策利率,流动性的主要矛盾为超预期的政府债发行,同时受汇率贬值的制约影响,央行政策定调打击资金空转,不过央行持续维持较大力度的流动性投放以配合财政,最终年末资金面有所缓解。
总体来看,今年的资金面变化与去年较为类似,年内都出现了两次降准和降息,并且都在二季度开启了一段宽松周期,年末资金面也都顺利转松。不过不同的是,今年的宽松周期更为短暂,并且宽松程度明显不如去年,并且今年的市场利率基本未出现与政策利率的持续大幅偏离。因此,可以看出央行在宽松政策基调下的操作思路有所转变,要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也要尽量避免市场大开大合,避免出现过度的资金面宽松导致资金空转套利,同时更加关注货币政策的实际传导效果,能否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预计2024年央行将继续延续该思路。
最后再对今年各月的跨月情况进行复盘,对比去年,今年跨月出现收紧的月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今年流动性环境不如去年宽松,逐渐回到更加均衡的常态,同时今年选择借隔夜跨月的胜率也明显下降。因此,进入到2024年后,不能再对跨月资金面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若选择借隔夜跨月,需根据自身的融资能力和质押券情况做更为谨慎和全面的分析,要重点关注当月流动性环境和货币政策基调,以及季节性规律的影响,同时也要提升在月末紧张时点的交易择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2023年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整体偏松,全年流动性相对合理充裕,在绝大部分时期资金价格偏中性,即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全年资金面经历了由收敛转松再收敛的过程。通过央行重点观测的资金价格DR007和反映市场流动性状况及预期的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可以将全年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3月):资金面由松转紧再转松,流动性的主要矛盾为银行信贷投放,叠加春节假期前后现金漏损和政府债发行前置的影响,不过在央行MLF超量续作和OMO持续大量投放的呵护下,资金面波动相对可控,并且在3月下旬央行降准后,市场开启了较长时段的宽松周期。期间DR007稳定在1.9~2.2%的范围内,即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则是在2.5-2.7%之间小幅震荡。
第二阶段(4月-8月中旬):资金面整体宽松,银行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均放缓,同时在市场强烈的宽松预期下,银行的必要超储率水平降至低位。期间央行在6月和8月连续两次降息,对应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下降20bp、MLF利率下降25bp,带动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从2.6%大幅降至2.2%附近,DR007则是从2.1%降至1.7-1.8%,该阶段多数时点市场利率向下偏离政策利率,但偏离幅度不大。
第三阶段(8月中旬-12月):资金面由紧转松,流动性的主要矛盾为超预期的政府债发行,包括地方专项债在8-9月的集中发行以及新增地方再融资债和特别国债的冲击,期间央行通过降准和MLF持续超量续作为银行补充流动性,但资金面未见明显缓解,只能通过超高存量的OMO来熨平短期波动。8月中旬央行降息后市场利率不降反升,DR007从1.7%升至1.8-2.1%,资金价格波动明显增大,并且多数时点市场利率略微向上偏离政策利率,主要是受汇率贬值的制约影响,央行政策定调打击资金空转,同时市场调整后银行存单发行压力较大,多项利空因素共同推动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至2.6-2.7%。直至12月,随着前期政府债发行转化为大量的财政投放,且央行继续维持大量的流动性支持,即MLF超量续作8000亿、OMO跨年投放近3万亿,资金面才有所缓解,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也于年末回落至2.5%附近。
注:这里对DR007和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做了5日均线平滑处理,平缓短期波动以更好地展现趋势性变化,下同。
上文对全年的资金面进行了总览和复盘,接下来继续对各月的资金面情况做更详细的回顾,将会综合考虑资金价格、机构融入融出行为和流动性的各项扰动因素等多方面的资金面特征。
1月资金面由松转偏紧,上旬延续了前一年末资金面的宽松,R001一度降至1%以下,也使得全月日均隔夜价格为全年最低,不过随着央行跨年投放的OMO逐渐回笼,同时叠加缴税大月的税期走款、年初信贷冲量和临近春节假期现金漏损的冲击,大行融出明显减少,资金面逐渐收紧,不过在央行超2万亿的OMO资金投放的呵护下,市场跨春节和跨月不难;
2月资金面偏紧,主要是受银行信贷持续放量和政府债发行前置的冲击,且现金漏损仍未完全回流,全月央行都维持了1万亿以上的OMO存量,为近几年少有,全月日均隔夜价格为全年最高,同时日均市场正回购余额和大行融出量均为全年最低,月内两度出现15%的隔夜同样也是近几年少见;
3月资金面偏松,主要是春节假期后资金基本完成回流,且季末财政投放较多,同时央行通过降准和MLF为银行补充了较多中长期流动性,充分对冲了银行信贷投放的扰动,因此大行融出明显恢复,不过该月流动性分层现象较为严重,主要是季末非银赎回压力较大,也导致全月日均R007和日均R007-R001利差为全年最高;
4月资金面偏松,主要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逐渐放缓,类似于去年,宽松周期再度在二季度开启,不过今年的流动性基础在一季度天量信贷投放后有所削弱,宽松程度不如去年同期,同时税期后大行融出量出现明显回落,因此本月资金价格的下行幅度不大;
5月资金面宽松,流动性的扰动因素继续减少,市场的宽松预期在逐渐增强,银行必要超储率也降至低位,即银行不需要储备过多的流动性来应对不确定性,可以在较低的超储率水平上融出大量的资金,因此本月资金价格出现明显下行,日均隔夜价格创下全年最低,也带动了市场杠杆水平的持续抬升;
6月资金面由偏松转均衡,大行融出量和市场杠杆水平继续上升,不过中下旬受到季末银行信贷冲量和跨季的扰动,资金面略有调整,同时流动性分层再现,导致月末资金面出现结构性的收紧;
7月资金面宽松,资金价格在季节性调整后重回低位,日均DR007降至全年最低,也带动本月市场杠杆水平升至全年最高,正回购余额月内一度突破12万亿,大行融出量也接近5万亿。然而此时银行的超储水平已经降至低位,银行负债端压力逐渐增大,资金面的潜在调整风险在不断积聚,市场即将迎来最后的狂欢;
8月资金面由松转偏紧,并且在中旬央行降息后,市场行情迅速出现反转。资金面的调整主要是受到地方专项债放量发行的冲击,且银行超储水平本就处于低位,支撑如此高的市场杠杆更多靠的是乐观的市场预期,在市场预期转变后,银行必要超储率逐渐上升,也导致大行融出明显下降,自4月以来大行融出量首度降至4万亿以内,同时受到汇率贬值的影响,央行开始重点打击资金空转套利,进一步推动了资金价格的回升。此时非银的融出逐渐增加,以形成对市场流动性的补充,日均R007-DR007利差也接近全年最低;
9月资金面偏紧,主要是受到政府债发行继续放量、季末信贷投放放量和临近国庆假期现金漏损的冲击,由于此时银行资金缺口过大,即使央行通过降准和MLF投放了较多流动性,资金面仍未见明显缓解,最终资金面紧张态势延续到了月末,导致综合跨月成本创下近几年新高,市场也正式进入超高存量OMO的阶段;
10月资金面由松转紧,中上旬受到三季末财政投放资金的补充,银行资金缺口短暂缓解,不过在税期后,叠加政府债大量发行的冲击,银行资金缺口再度放大,大行融出一度降至3万亿附近,创下2月以来的新低,央行OMO存量也一度超过3万亿,对于资金面苦苦支撑。同时悲观的市场预期也导致银行存单发行压力较大,难以募集足够的资金来缓解负债端压力,最终月末出现了历史性的收紧,隔夜价格最高成交在50%创下历史新高;
11月资金面由偏松转均衡,随着前期的政府债发行逐渐转化为财政资金投放,且随着汇率贬值压力缓解,央行继续加大的流动性支持力度,MLF少有的超量投放6000亿,相当于进行了一次降准,银行的资金缺口有所缓解,大行融出回升至4万亿以上,资金价格也止住了连续上行的势头;
12月资金面由偏紧转松,上旬主要是受OMO回笼影响,银行融出有所减少,且非银赎回压力较大,货币基金融出也创下全年新低,流动性分层明显,日均R007-DR007利差为去年最高。不过随着年末财政投放力度加大,且央行继续维持大量的流动性投放,包括MLF超量续作8000亿、OMO跨年投放近3万亿,财政和央行共同发力呵护年末资金面,同时银行存单发行压力也得到明显缓解,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资金面逐渐转松,银行融出量创下全年新高,最终市场也轻松跨年,为全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总体来看,今年的资金面变化与去年较为类似,年内都出现了两次降准和降息,全年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并且都在二季度开启了一段宽松周期,11-12月也都出现了相似的市场调整,年末资金面也都顺利转松,说明季节性规律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不过不同的是,今年的宽松周期更为短暂,并且宽松程度明显不如去年,今年的市场利率基本未出现与政策利率的持续大幅偏离,因此市场在出现调整时的破坏力也明显减弱。此外,今年季末的流动性分层现象也比去年严重了许多,流动性在逐渐向大行集中。
因此,可以看出央行在宽松政策基调下的操作思路有所转变,要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也要尽量避免市场大开大合,避免出现过度的资金面宽松导致资金空转套利,同时更加关注货币政策的实际传导效果,能否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预计2024年央行将继续延续该思路。
注:截至完稿日,12月央行资产负债表还未公布
最后对各月的跨月情况进行简单总结,梳理各月跨月的资金面松紧,包括跨月日(T日)和跨月周(T-4日至T日)的资金面变化,同时对各月不同跨月策略的融资成本进行复盘,分析细节参考此前报告 浅谈跨月资金面及融资交易策略。
首先梳理各月跨月的资金面松紧,可以发现今年跨月的松紧月份分布较为均匀。跨月收紧的6个月份,其中2月和10月的跨月资金面最为紧张,为典型的流动性环境调整后,大行融出下降导致的资金面自上而下的收紧,尤其是10月末的隔夜价格一度成交在50%,创下历史新高;6月和9月的跨月资金同样较为紧张,但紧张更多的是体现在更长时段的跨月周上,并且这两个季末月份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分层现象,不过前者是季节性的扰动,后者更多是因为流动性环境的恶化;1月和8月的跨月资金面略有收紧,这两个月份均为资金面由松到紧的过渡月份,流动性环境还未彻底恶化,因此跨月紧张程度相对可控;
跨月宽松的6个月份中,4-5月和7月由于处于宽松周期,无论是跨月日还是跨月周,资金面都始终维持宽松,市场跨月毫无压力;3月和11-12月则是由央行大量投放流动性、细心呵护资金面所带来,在跨月周上来看均为由紧转松,流动性环境基础相对偏弱。
再复盘各月的跨月策略成本,对于质押非利率债,选择隔夜跨月策略的胜率仅为50%,与上文梳理的跨月资金面松紧情况同步,而去年仅3个月的隔夜跨月成本不是最优;对于质押利率债,选择隔夜跨月策略的胜率为10/12,相较于去年的11/12变化不大,不过考虑到月末的波动,经风险调整后隔夜跨月策略的胜率仅为7/12,相较于去年的10/12明显下降,说明今年选择等待至月末最后一日借隔夜跨月,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考验。
总体而言,对比去年,今年跨月出现收紧的月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今年流动性环境不如去年宽松,逐渐回到更加均衡的常态,同时今年选择借隔夜跨月的胜率也明显下降。因此,进入到2024年后,不能再对跨月资金面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若选择借隔夜跨月,需根据自身的融资能力和质押券情况做更为谨慎和全面的分析,要重点关注当月流动性环境和货币政策基调,以及季节性规律的影响,同时也要提升在月末紧张时点的交易择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注:1月受调休影响,7d策略失效,9月受调休影响,7d策略采用14d价格,隔夜策略采用11d价格,下同。
注:质押非利率债与质押利率债的策略成本计算口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