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耕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也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是关系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大事。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耕地尤显重要,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土地资源极其短缺,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耕地分布呈现陡、碎、薄、干等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如何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牢牢端稳贵州饭碗?多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一系列耕地保护工作,不断推动我省耕地保护向更高层次跃升。
一寸耕地一寸金 肩扛重任抓保护
人多地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贵州的基本农情。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贵州耕地面积为5208.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35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守住长期稳定可利用耕地任务挑战不小,保护耕地刻不容缓。贵州省委2024年一号文件指出,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028.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613.97万亩。这组数字不仅关乎贵州数千万人口的饭碗问题,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国之大者,重若千钧。
今年10月18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我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工作。会议指出,要抓紧抓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点工作,较真碰硬、举一反三抓好国家考核和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2024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频调度耕地保护工作,建立完善“月提醒、季监测、半年评估、年度考核”工作机制。组建9个省级指导组深入各地进行常态化蹲点督导耕保工作,一个市县一个市县去研究分析,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去复盘调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指导解决。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以“寸土寸金”的清醒意识落实耕地保护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周宏文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专题会议,以问题为导向,研究部署一系列工作推进措施。
为做好2024年考核,11月26日,在全省自然资源学习大讲堂暨耕地保护工作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围绕耕地保护考核工作,聚焦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耕地整改恢复、耕地占补平衡、违法占耕处置等方面再次周密研究部署,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指方向、理思路、明目标。
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安排、亲自调度,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攻坚克难、奋力工作,耕地保护在艰难中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为粮食稳产增产、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供重要保障。
红线不可逾越,底线必须筑牢。
近年来,聚焦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及调动农民和地方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等要求,贵州紧锣密鼓出台了《贵州省市(州)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贵州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一次次会议调度、一遍遍指导督导、一个个政策制度,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截至目前,2024年全省新增耕地73万余亩,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科学保护与管理得到有效提升。
守住耕地命根子 我们才有好日子
多年来,为守住“责任田”、端牢“粮食碗”,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突出量质并重,系统推进耕地保护——
近年来,贵阳市采取“摸、保、提、管、查”的工作打法,全力以赴推进耕地保护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摸清家底方面,坚持“一图斑一核实”开展现状耕地全覆盖摸排,2024年摸排出可恢复耕地后备资源为3.29万亩,为后期进行耕地恢复补足打下坚实基础;
保住总量方面,开展疑似非耕地线索核实处置和耕地恢复同步推进,今年实施补充耕地项目47个,已完成新增耕地3.65万亩;
提高质量方面,加大土地整理、复垦等项目投入,配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度以下耕地面积较2020年增加1.0287万亩,稳定耕地较2020年增加3.6477万亩。
立体巡查,让每一块耕地都有人监管——
六盘水市水城区严格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采取“天上飞、图上找、地上跑”等措施织密管控违法占用耕地的“天罗地网”,实现耕地保护“实时监测、实时跟踪、实时查处”。
2021年以来,水城区通过卫星监测及时发现疑似违法图斑4153个,利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国土变更调查、用地审批等数据排查违法图斑,培训基层业务人员1000余人次,培养国土调查云业务能手784名,为每一块耕地都有人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水城区构建区、乡、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全面推进违法占地监管和违法图斑整改工作,全区各类违法图斑数量、面积和违法占耕比逐年下降。
多措并举治“撂荒”,复垦复种有保障——
面对“无人认领”的土地,遵义市桐梓县加强谋划,明确“谁来种”“种什么”;对于没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转包耕种,由村集体统一购买进行社会化服务复耕复种。
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模式,引进专业技术力量,邀请专家到村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提升种植效益,切实提升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全力遏制土地撂荒、耕地“非粮化”等情况发生,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2023年以来,该县邀请专家进行种植指导20余次,1.4万亩耕地实行村集体统一购买进行社会化服务复耕复种,占恢复耕地的31%。
耕地保护有技术,全民参与有平台——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织密织牢耕地保护网,构建全民耕保模式。
2022年,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下属事业单位省第二测绘院研发“黔村规”APP,增建耕保巡查功能模块,帮助群众简单易懂地知道哪里是永久基本农田?哪里是耕地保护红线?截至目前,“黔村规”APP已对外提供耕地保护相关服务10万余次。
该APP还提供占用耕地行为上报、耕地保护问题发掘和形势研判等功能,积极推动全民参与耕地保护,助力占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全省耕地保护——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没有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目前已积极吸引社会资本4亿元,完成土地整治面积6.3万亩。
据介绍,我省共计20个乡镇获自然资源部批复为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自2021年以来,20个试点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认真谋划试点项目,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谋划项目226个,预计完成土地整治面积17.53万亩,将不断优化试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耕保宣传接地气,齐心共护命根子——
为常态长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贵阳市息烽县通过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要节点,以及日常的坝坝会、广播、微信等方式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围绕“撂荒地复垦复种有哪些补助?”“哪些情况是违法占用耕地的?”“违法占用耕地会被怎样处理?”“如何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有哪些奖励机制?”等内容进行讲解。
有浅有深、有奖有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群众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了解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法律法规,明底线、知敬畏,凝聚起耕地保护的强大合力。
…………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全省各地逐步形成了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全覆盖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
保护耕地功在当代 节约资源利在千秋
节约是最好的保护,保护是最大的节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的高效利用支撑。
当前,贵州正处在高质量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全省各地不断改革创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一垄一亩”的高效利用回应“民生关切”。
从全省各地举措来看,节约集约路径从“用存量换增量”向“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不断拓宽。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城市边角地变成街心公园、停车场、休憩地,农村散乱低效用地和闲置宅基地越来越少,老旧工业区“腾笼换鸟”释放发展空间……
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以地下洞库群方式构建,设计容纳量可达5万台服务器,与同规模数据中心相比,该项目主体工程在土地利用上极为高效,成功节省了近45亩的土地资源。
南明河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深度利用地下空间,打造地上地下综合开发节地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该项目通过下沉式设计、分布式布局、优化土地布局等方式,在地下布设污水处理设施,在地上建设办公区域和景观公园,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节约土地资源。
早在2021年,全省就启动了建设用地起底大调查,对300多万个图斑,1200多万亩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建立了建设用地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摸清了全省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和低效用地的数量、位置、开发利用情况,为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2022年以来,我省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纳入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市、县党委和政府高位推动,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理。
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2023年,我省息烽县、汇川区、湄潭县、赤水市等10个县(市、区)成为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各地结合实际,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做好产业用地保障。
数据显示,试点期间全省入市宗地38宗,面积310.49亩,土地价款4284.62万元,为我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用地保障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无度、无序利用到有度、有序利用的转变。“节约集约”这一理念在深化、内涵在丰富、路径在拓宽,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持续下降。
寸土寸金乃国家之本,一垄一亩关乎百姓之生。守牢耕地保护红线,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与行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共守这方沃土,共护万家饭碗,共绘美好未来,为全省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万福村。
册亨县坡耕地。
水城区陡箐镇梅子关村大坪子土地开发项目现场。
(图片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提供)
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李奇松、朱玉群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杨 阳
“贵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3483期(总第8523期)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