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128年后却惨遭网暴?舆论背后真相让他成了2024最大的笑话…
文摘
2024-12-05 23:17
北京
美少女们晚上好~
想必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学过一个知识点,叫“恩格尔系数”,十分令人头大😓恩格尔系数越小,代表生活越富裕,反之,恩格尔系数越高,代表生活水平越差。身为学渣+吃货,挖酱对恩格尔系数这个坑人的知识点记忆犹新,但是最近大家才发现——恩格尔系数在自己身上其实根本不成立啊!有的人恩格尔系数高到离谱,但一点不耽误幸福指数,主打一个“攒点钱全吃进肚子”。于是,史上最懂干饭的一届年轻人,对恩格尔开启了“花式网暴”。恩格尔不懂,以前吃饭是为了果腹,现在是一种情绪价值。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走在街头打招呼不是说你好,而是说:吃了吗您?吃的饱饱=过得好好,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幸福感。
而当代人年轻人的金钱观,则不只是“吃得饱”了,还要“吃得好”,最好是“顿顿都吃好”,才叫人尽兴。据说大部分人在外上学时,爸妈都说过:“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能省就省。”当然,后面还有一句:“一定要吃饭,吃好点,千万不要省!”69元的毛衣:犹犹豫豫。69元的香辣虾双人餐:太便宜了不吃不是中国人!他们甚至可以为了省钱用渔网当照片墙,用鸡蛋盒当美妆蛋收纳,但是说到吃饭,绝对委屈不了自己一点。恩格尔系数里的“生存型消费”,到了年轻人这儿,就成了“享受型消费”。但是你还真别怪他们馋嘴,要怪就怪中国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那老恩格尔天天嚼干面包,他可能真不懂我们每天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要说年轻人对美食尊重最大的一句话,那就是:有这钱,吃点啥不好!
在恩格尔时隔多年再次“翻红”之后,有人开始分析他:恩格尔是德国人,响应恩格尔系数的是英国人。所以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中国人在“吃”上有多会享受。而且在中国,就算你不下馆子,隔三岔五也能听到家里老人说:这一年到头,24个节气每个都有对应的美食,讲究可多了,咱这嘴就没停过。哪怕今天没赶上任何节气,只要一降温,那全国各地都会拿出最地道的看家美食,正所谓先战胜胃,才能战胜严寒。满心期待地在网上一搜德国美食,第一个出来的词条居然是“德国美食荒漠”?有网友扒出《哈利波特》里的一段美食描述,据说是他们的圣诞大餐水平。怎么说呢...只能借用麦琳的一句经典台词:嗯,就还好。豌豆苗、胡萝卜这种菜市场随处可见的食材都能单独当一道菜...还有这个土豆,一个食材居然重复出现了三次,难道霍格沃茨的经典菜目是土豆三吃吗?就拿经典相声贯口《报菜名》来说,菜品多到全网找不到一个完整版。恩格尔你记着,月入3000我就能吃2500,月入3万我可就能吃2万7。如果恩格尔有反驳的机会,或许他会垂死挣扎一下,说:我的意思是不吃会饿死的最低食物需求...那么大学生就会眼泪汪汪地回击:可是,今天不吃烤猪蹄我是真的会死啊!!想约年轻人出门,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就是给他分享一个新开的餐厅。一顿好吃的饭,不仅让年轻人迈出家门,居然还让他们迈向了高铁站?你们有没有发现,近两年成为旅游爆款的城市,几乎都是靠美食火起来的。当代年轻人的吃货属性已经暴露无疑,竟然连旅游都是为了找吃的。去年淄博最火的那阵子,在网上想搜点攻略,但你会发现根本搜不到任何景点推荐,全都是《48小时纯吃攻略》因为年轻人们发现,吃饭,似乎是拥抱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人文旅行的终极奥义。因为吃饭,从来不仅仅是吃饭,本地最地道的美食,往往都凝缩了当地居民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也有的年轻人追求反向旅游,不去景点,就找一个舒服的酒店or民宿,点一桌外卖,睡一天觉,彻底放空自己。谁说只有严格按照攻略来才叫旅游?这种躺平式的反向旅游也备受年轻人好评。一桌美食是灵魂,如果没了好吃的,幸福感似乎就会少很多。为了最大限度开发美食带来的幸福感,年轻人还发明了高铁野餐。在旅行的路上就开吃,主打一个迫不及待,准备好各类美食摆满小桌板,不知不觉中,旅游的途中,也变得和目的地一样令人幸福了。有网友分享在日本旅游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去富士山,也不是去迪士尼,而是暴走一天后,去便利店买各种小零食,拿回酒店慢慢品尝。恩格尔那套理论之所以不适用,是因为我们的幸福指数,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系数”能衡量的了。当我们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幸福的方式,还有千千万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