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开学笑嘻嘻,我的开学MMP

乐活   2024-09-23 11:31   美国  

我蹲守在击剑俱乐部的门口,窝在车的后排上打字。身上还残留着半小时前厨房里炖牛肉的味道,秋老虎带来的潮热空气让脖子后面始终黏糊糊的。

俱乐部里面倒是有桌椅,但几乎每把椅子上,都长着一个等孩子的家长。中年人们如同大学上自习时一样安静,人手一台电脑,码着程序、做着表格、写着文档,见缝插针地谋生。
玻璃窗后面,是少年们的刀光剑影。

开学前的几天,我的抗拒情绪到达了顶峰,每天一睁眼就想到,完了完了,要开学了,好日子结束了。

没想到小时候害怕开学,到了40岁,还要怕开学。
我跟国内的闺蜜说我怕开学,她们十分不能理解:疯了吧?我们都盼着开学,神兽归笼,祸害老师去了,家长轻松一大截好吗。

我刷到过辣妈们庆祝小孩开学的视频,新学期第一天刚在校门口和孩子依依惜别,一秒都等不了,立马打电话约姐妹们做美容逛街看电影,整个暑假和孩子共生,已经元气大伤。

但我的体会恰恰相反。

暑假,是多么美好悠长啊~不用吼作业,不用操心成绩单,不用为玩手机电脑吵架,不用准备学校的便当,不用接送任何兴趣班。给她报上几个住宿的夏令营,我和桑姐夫都像又回到了18岁无忧无虑的年纪。

然而开学后,我的一周是这样度过的。

妮莫刚上9年级,3点多放学,在她回来前我必须把大部分工作做完,因为一旦她回来,我就要上钟了。

周一:4:00开始做饭,并准备第二天她要带的午餐,5点多吃饭,匆匆扒几口饭马上开车送她去击剑俱乐部,在车里写提纲看资料等她,结束到家8点了。

周二:学校有课外活动,需要下午4:00开车去接她,停车场堵得水泄不通,10分钟的路,堵车都能堵半小时。回家后赶紧做饭吃饭写作业,晚上6:40桑姐夫再次开车送她去交响乐团排练,8:45再开车接回来,一去一回光路上就要花一个多小时,路更远的家长就窝在停车场熬两个小时。
周三:重复周一的流程。

周四:放学后去州大上数学先修课,经常没有校车,只能家长接送,往返5、60公里。下了课之后立马接回本校参加辩论队训练,晚上9点再开车从学校接回来。因为没有时间吃饭,很多家长7点前还要去送一次晚饭。

周五:放学后有长笛私教

周六:本来有大提琴课,这学期我实在不堪连轴转,坚决给她把课停了。本想终于能过个放松的周末,结果得知噩耗,辩论队的比赛全都在周六,有时候近点在本校,有时候早上6:30就得开车送到另一个高中去。

周日:机动日,因为击剑比赛、义工、乐团演出,都会安排在周日,她还要和朋友社交、吃饭,参加各种生日会,聚会,都得家长接送。

每个周末,她爹还要因为帮她搞数学先修课的作业复习,而例行崩溃一次。
一个妈妈感慨:“上了这个数学班的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父母跟孩子吵架,夫妻吵架,很多家及时退出免于家破人亡。”此话不假,项目一共五年,一般苦熬两年之后,就只剩一半家庭还在坚持了,另一半选择了金盆洗手,延年益寿。

别以为我们是自讨苦吃,给孩子安排这么多事干嘛。

天地良心,除了数学课是我们单方面要求的,也是她唯一不配合的项目,其他所有活动都是她自己要求参加的,一个都不愿意放弃。做不了孩子的增高垫,也不能老做孩子的绊脚石对吧?

我的累点在同龄人里算低的,练游泳的家庭每天凌晨5点起床的苦我没吃过,练体操的家庭跨州开车训练的苦我没吃过,上10门课后班每天在车上吃晚餐的苦我也没吃过。我不享受育儿,也没有什么奉献精神,能做到现在这样,一切都是靠责任心支撑。

上次看到一个外国家长吐槽:有了孩子,你就成了学校时间表的奴隶。

晚上9点多在学校灯火通明的停车场里,等着孩子出来的时候,我在无数车窗里,看到了过我脸上相似的无聊和失神。

生活被大卸八块,身体里植入了一个闹钟,家长和孩子牢牢绑在一起,时间表贴在冰箱上,提醒着几点几分需要去哪接送什么课程,然后在脑子里缜密地倒推必须在几点几分前做好饭,路上开车需要多少分钟,才不会迟到。

每天的生活,不再具有流动性和连续性,而是被粗暴地划成了格子,每一格都滴答滴答地卡着秒表。

一想这样的日子还要过4年,更觉得漫长。

暑假里工作再辛苦,还能偶尔去采蘑菇钓鱼,自从她开学以后,我们就上了磨,一周七天保姆+司机+辅导员的生活,我俩真的被撸得够呛。

我问了下国内的朋友,她们说,幼儿园小学阶段确实很辛苦很崩溃,但初中后,基本就脱手了。
比较下来,发现孩子越大越黏手主要有三个区别。
第一点:学习

国内学校的老师更认真负责,会为孩子的成绩殚精竭虑。通常过了加减乘除和abcd阶段,普通家长也教不了孩子啥了,全靠学校老师的威力和责任心。有些“擂”得狠的中学(比如我当年的初中和高中),早上7:00就到校上早自习,晚上10:00下晚自习,周六还要补课,除了回来睡一觉,全天都在学校大棚养殖。

但美国不一样,老师才不会为你上什么大学焦虑,到点就下班,放假邮件都不回。公立教育主打一个点到为止,3点就放放鸭子了,之后全部是课后活动的时间,需要各家自己花钱花时间,把这些空填上。周围家长人均博士,二外微积分电磁力学Python都是亲自下场,一直能辅导到12年级。
当然也有家庭客观条件不具备,只能靠学校散养的,孩子放学后3点就开始在街上游荡,染上些恶习,结交些盲流,也不是个例。

第二点:通勤

想当年我爹妈也是轻松,让我从一年级开始,每天单程20多分钟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放学,脖子上挂个钥匙,到家了自己点煤气炉子做东西吃(不怕把家里烧了)。那时也没私家车,从7岁到高中毕业,全部靠我自己骑自行车通勤。

现在国内交通便捷,到处有摄像头和警察叔叔,地铁公交里都是初高中生自己上学放学,就算要上补习班和兴趣班,固定的线路,高中的孩子也完全不需要家长一天接送四遍。

但在美国就比较惨,尤其是我们这种没有地铁的村里,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腿,想买个牛奶鸡蛋都得开车。学校虽然有校车,但只要报名了课后活动,还得靠家长去接。更别说各种培训、考试、比赛、义工、课外活动,家长上班上到3、4点,就得提前下班或请假接送孩子,下午4点就开始晚高峰堵车了。

美国的孩子,通常会在15岁就开始考笔试,上驾校,16岁生日之后立刻拿到正式驾照。我想大概也是因为家长们实在不堪接送的重负,希望他们能早日能长腿。

第三点:吃饭

每次回国经过幼儿园小学中学门口,我都会站在公示的本周菜单前羡慕不已,每一天的菜式都看起来那么丰富诱人,早餐午餐加课间餐,学校都给你安排得营养均衡,一周不重样。

(北京公立学校午餐)
但美国的公立学校,也别怪小孩不爱吃,干干的汉堡,皱皱的热狗,湿乎乎的披萨,再加上一点罐头、香蕉,餐食之差令人发指,还经常喝到过期的牛奶。我们这还是老牌学区,高昂的地税不知道都花哪去了。

(美国公立学校午餐
所以能带饭的家庭都会选择带饭,白人小孩带饭也简单,冷的三明治,饼干夹芝士,玉米片蘸酱就是一餐。

但中国孩子通常有中国胃,非得吃米饭配菜包子饺子,尤其是妮莫这种中餐铁粉,坚决不吃一口披萨汉堡意大利面,从小哪天没带饭回家就要生气跺脚——又没吃好!

我当初刚来美的时候,对带饭文化极度震惊:美国的学校没有冰箱和微波炉,小孩子每人一个焖烧杯,里面装着早上热好的饭菜,焖到中午再吃!新鲜和口感全无。

每天做什么菜给她带饭成了我最头疼的事。

饭菜要焖一上午保温,所以不能带绿叶菜,不能带汤水太多的菜,也不能带有细骨头和鱼刺,从早上就得想好晚上做什么,提前放到冰箱解冻腌渍,每天晚上得花时间做能带饭的炖菜——土豆炖牛肉、糖醋排骨、番茄牛腩、蘑菇炖鸡腿、红烧肉……

我还特地买了一口铸铁锅,连爆炒带慢炖最后收汁一锅搞定,那个死沉的锅自从来了我们家,几乎天天上岗。

做完饭我俩还得收拾碗筷、擦灶台、刷锅、擦地,有时候晚上忙完,两眼茫然,机械地补完白天没干完的活,只想睡前一遍遍刷苍兰诀放空脑子。

日复一日洗菜切菜炒菜熬夜工作送娃接娃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我的妈妈,她的一辈子短短54年,却又像一日囚般漫长,每天下了班回来,给一家人做一日三餐洗洗刷刷,第二天一切归零,又要重来一次,这如同西西弗斯的日子,她一定也厌烦过吧
才刚开学半个月,下一个暑假,我已经等不及了。






腰线
桑桑姐,笔尖锋利,内心柔软,在正确和有趣之间,选择后者。小号:桑桑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