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财经   2024-01-02 14:48   美国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创新在“稳中求进”之后,又加上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这一方面说明当前经济增长还存在稳定压力,防风险领域存在风险,地缘冲突加剧、通胀压力难消、金融市场动荡……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面临着重重挑战。另一方面也预示2024年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调整。


回顾2023年,通货膨胀压力犹存、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紧缩政策持续推进、欧洲经济增长明显回落、逆全球化浪潮对全球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也将深刻影响着2024年全球经济走势。


2024年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可能会加大,新兴经济体更具增长潜力。“我国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产业链系统性支撑力较强,对中国经济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将有哪些变化?面临哪些风险?



经济运行和周期波动态势的

分析和预测



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评价经济运行和周期波动态势的指标。扩散指数可以深入分析经济指标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趋势,而合成指数则适用于对多维度指标进行整体评估。

两个指标的含义不同,但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更加准确的决策,以推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扩散指数对2024年经济总体走势的分析。
在从大量宏观经济指标中选择出先行、一致、滞后三类指标组的基础上,绘制了中国宏观经济三类指标组的扩散指数、合成指数在2014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的变动情况。
从一致扩散指数来看,在2023年1月-2023年11月间,经济运行处于景气与不景气空间的月份分别有7个月、5个月。因此,这个期间经济运行景气的月份比不景气的月份略多。相关分析表明,先行扩散指数能提前三个月实现预警。从先行扩散指数的近期表现来看已从年初的41.67逐步下滑到11月的14.58(已处于2021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提示我们2024年的经济全面向好还存在较大压力。

2.合成指数对明年经济总体态势的分析。
在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后,经济景气一致指数重新出现回升态势,到3月达到峰(93.65),之后有小幅下滑。7月,在中央专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31条之后景气一致指数明显企稳回升,至今已经持续了5个月。考虑到先行合成指数自2014年以来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12个月,而近一年内先行合成指数一直处于100以下,初步判断明年宏观经济仍处周期运行的弱复苏阶段。




制约我国经济复苏的

三个主要问题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在重启中恢复的第一年。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部分指标呈现回暖态势。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将延续今年恢复态势,经济复苏的痛点和难点集中表现为三个主要方面:


1. 需求方:微观主体对当下经济的信心不足,传统刺激投资和消费政策边际效果仍将持续减弱。


信心堪比黄金,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微观主体对当下经济的信心不足。信心来源对当前经济状况、经营状况的综合性判断。一方面,在失业率走高、房地产出现绝对规模的萎缩、部分信托资产暴雷、股票市场投资价值严重流失等多种因素叠加之下,老百姓的现有财富严重缩水,没有充足的信心去消费,转而增加储蓄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出于对未来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企业家没有足够的信心扩厂招员、加大研发投入,转而降价或收缩战线谋求生存。


2. 产业供给方:外资流入持续快速下降,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难度较大。


根据研究机构Preqin(睿勤)的数据,聚焦于投资中国的风险投资和私募的外资今年也仅筹集了57亿美元,相比2021年480亿美元,缩减了近九成,而且不仅是美国投向中国的投资下降,中国投向美国的资本也在撤退。

究其原因,既有外企从优先考虑效率和降低成本转向顾虑地缘政治主动转移或构建多元化供应链的考虑,也有国内产能太过强大以致于挤压了国外产业发展空间的原因。可以预见,明年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大体仍将持续,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压力较大。


3.金融供给方:三大风险叠加,需要谨防新一轮的信任危机。地方债务沉重、房地产暴雷、股市看跌大概率是我国明年需要着力化解处置的主要金融风险。


首先,地方债务沉重。2023年10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10月24日),加之1.38万亿元(截止11月底)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两者相加也仅相当于40万亿地方债规模的2.38%左右,不足以还本。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华尔街投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我国尚未偿还的表外政府债务总额约为7兆至11兆美元。其次,以恒大、碧桂园、中植为代表的房企、信托接连暴雷,以及股票市场投资价值严重流失引发了一连串的信任危机,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压力。




2024年全球经济的新动能在哪些地方?


2024年全球经济仍有一些新动能,会对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来说,和2023年相比动能相对不足,主要可从四个维度观察

一是周期性角度。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出现转变。以消费为例,过去一段时间,消费是拉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但是随着政策刺激效应的逐步减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也会逐步减弱。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会抑制消费需求。


二是经济发展规划的角度。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启发,很多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投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等投入,它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有统一的制度和政策来加以支持。


三是产业的角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系列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并迅速改变了经济结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的发展,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积极作用不会因为在产业链上的打压和围堵而停滞,反而有可能更加激发中国这样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四是区域的角度。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些重要的经济体,对全球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发展中国家整体GDP占全球GDP比重约42%,已经根本改变了过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占的比重不到1/3的格局。从区域角度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较快,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将减轻我国金融市场的压力,资本很可能回流,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升值。这将对中国经济在2024年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人民币的资产交易趋向活跃,资本开始追逐人民币资产,包括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等。

资本市场会有生机,房地产市场也可能会回稳,伴随着整个宏观环境的改善,投资也进一步扩大,消费保持良好增长。

未来,亚洲经济增长对全球GDP的增长速度高是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2024年中国经济建议



1. 稳定社会预期,提振人民信心。

针对当前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是让居民和企业短期看到个人收入、企业经营有起色。为此我们可考虑:

一是转变发展思路,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转向加大对社保、医疗、教育等个人更有幸福感的领域投资力度,创造这些领域更多工作机会的同时减轻子女教育、看病养老等高比例家庭支出。

二是持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把社会的氛围朝着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解放、活跃的方向做一些有力调整。我国重树全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有着雄厚基础性资源,例如“奋斗改变命运”的个人拼搏精神和“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上述这些是我们可以做到,且能够产生显著效果的。

2.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对此可考虑:

一是推动主动、单边开放的基础上强化对外宣传。如通过各种国际媒体和平台宣传中国市场的开放举措和投资机会,提高国际社会的认知度和信心,争取同对手在不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范围内形成战略“利益互换”局面。

二是提高来华生活、旅游和工作的更多便利。如支付系统可以让微信和支付宝兼容国外的主流电子钱包(Apply Pay, Google Wallet);腾讯会议兼容Zoom等。

3. 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金融三大风险。

鉴于当前一段时间内地方债务沉重、房地产龙头企业和信托产品暴雷等金融风险叠加,需要以此为着力点,构建系统性调整方案。

一是地方债务处理方面,建议成立专门的、高级别的地方债务处置专项小组,进入常态化工作状态,加大中央发行特别国债置换地方债务力度等中央干预路径。中长期来看,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债务体制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改革和金融监管改革,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土地财政转型。参考近期发布的报告《是时候化解地方债务了》。

二是房地产方面,供给端积极保交楼,防止房地产成为人民财富的绞肉机;需求端,提前做好新增按揭陷入窘境的家庭应对布局,甚至可以置换或回购,避免因为过重房贷和过高财务杠杆导致家庭财务崩盘。“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是提高资本市场上市门槛,筛选出真正有成长潜力和盈利能力、而不以圈钱为目的的公司;提高不诚信企业的违规成本,以儆效尤;完善退市机制,对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或财务造价等严重问题的企业,及时从市场中剔除。

4. 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税费优惠取得一定成效,前10月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万亿元;新的一年,一是可采取差别化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有所倾斜;二是可加大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力度,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三是实施税收抵免政策,对于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更大的税收优惠,推动企业更好地应用和转化科技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鼓励了企业加大在关键领域的投入。


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提效能。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慎管理,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有倾斜。在财政投入中优先考虑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领域,以提高整体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建立财政支持机制,确保关键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有序、可持续。四是强监管。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和引导,确保各级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有足够的财政支持,避免因地方财政短缺导致基层公共服务的滞后。


6.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明显,生育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如三胎放开后,我国各地积极健全生育配套服务,从生育补贴、生育保险、个税减免、延长育儿假、提供托育服务、住房优先保障等方面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相信经过一系列长短结合的措施,未来人口有望长期健康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面临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需求,人口高质量发展正在路上

在教育方面,我国高学历人才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2010-2021年,本科毕业人数从259万人增至428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从38.4万人增至77.3万人,高学历人才不断在增加

人才红利的到来和老龄化的转变带来经济新机遇。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是发展老年产业。建设老年护理院、养老社区,提供全方位的老年服务,激发老年消费潜力;二是推动数字化老年经济。发展老年健康科技,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老年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7.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5%,前值0.2%;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0%,前值降2.6%。随着物价持续回落,要防止实际利率上升,增加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及负债成本。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8月降息、9月降准,存量房贷利率统一下调,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3年10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14%,与去年同期持平,环比降低5bp。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般贷款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2%、14%、18%。

未来央行将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关注各项利率协同性。

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外部汇率波动掣肘银行间利率放松空间,为综合考虑汇率的稳定平衡以释放利率政策空间,央行强调坚决纠偏市场顺周期行为、坚决处置扰乱市场秩序行、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箱有1)降准降息、MLF续作、加大公开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对冲当前资金面紧张;2)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成本下降;3)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4)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帮助地方缓释债务风险。5)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基建项目。6)投放PSL用于城中村、保障房、平急两用“三大工程”。


2024,聚势而生!!!


科技赋能共创未来

京金吾
京金吾是以智能安防、军警仿真、反恐装备三大领域为基础,通过新形态的动捕技术,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技术、大空间定位技术与高科技防爆安检技术服务于军警虚拟仿真训练、构建全数字仿真世界、无人装备模拟训练、防爆安检等领域。
 最新文章